9月20日,由上海報業集團指導,財聯社、陸家嘴管理局聯合主辦的“2024上海全球資產管理年會”在陸家嘴成功召開。在本次資管年會下午圓桌論壇“共筑金色未來:養老金融協同發展與展望”上,招商銀行養老金金融部副總經理劉宗華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劉宗華表示,招商銀行從事養老金融20年了,2004年就成立年金中心從事企業年金業務,在年金業務中具備受托、賬管、托管及投管四個牌照,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全牌照金融機構之一。當前,年金業務還是養老金融業務的核心。從目前來看,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和發達國家比還是有存在不足。首先養老金體量比較小,現在目前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加起來整個占GDP比重只有10%多一點。這個比重和國外60%以上甚至超過GDP的體量來看,養老金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巨大的。
劉宗華坦言,國內第一支柱基本全覆蓋,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發展相對不足。尤其是第二支柱發展了二十年到現在,只有15萬家企業大概3200多萬人的覆蓋量,覆蓋率還是不足,同時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還在探索過程中。養老金融未來發展或有兩個關鍵:一是擴大養老資金的儲備,二是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劉宗華強調,養老金融涉及面很廣,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決策,形成多層次、立體化、全方位養老金融法律體系。目前在養老金領域,二、三支柱發展不平衡,需要頂層制度設計,進一步支持養老金融第二、三支柱加快發展,同時,對于還處于探索過程中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也需要頂層規劃,明確發展方向。
從去年五篇大文章提出以來,銀行經常接到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關于養老金融的調研。那究竟什么是養老金融?如何認知?
在劉宗華看來,首先,現在比較明確的是包含一、二、三支柱在內的養老金金融,但是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界定范圍還未達成共識,統計的口徑尚未完全統一。養老金融政策制定涉及到多個部門,如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等。近年來,各部門都在加快推進養老金融發展,也出臺了許多制度,包括今年的銀發經濟相關制度,但缺乏統籌,有的措施落地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從國外經驗看,養老金融法律體系完善有利于推動養老金融發展。
其次要提升全社會養老意識。我國老齡化進程比較快,相對來說是全世界最快的,大家還沒準備好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同時國家養老的觀念深入人心,覺得退休之后有政府養老,但是現在來看政府基本養老替代率很低,社會對養老的認知還不深入,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一起參與推動養老意識的覺醒或者轉變,提升養老意識。
第三是創新養老產品和服務。這里面需要銀行、證券、基金、信托、保險機構都參與進來,全力推進產品豐富?,F在養老類產品尤其是個人養老金的產品分四大類,包括養老目標基金、養老理財、養老存款和養老保險,還是可以結合著需求更加多元化。不過從最近幾年來看,涉及養老的產品,隨著與資本市場相關性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還是比較低的,未來產品設計這塊還是需要更多的相關機構去參與。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