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農信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信用村”建設為依托,探索和創新整村授信模式,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截至2023年8月末,廣東農信轄內66家農商行累計信息建檔3541萬戶,對11731個行政村實行整村授信,授信金額2775億元,用信余額836億元,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質效切實得到提升。
一、突出“村”,推廣“普盡并存”授信。廣東農信致力于構建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開發和優化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接入政務服務數據,綜合分析鎮情、村情,確定預授信名單和“悅農”分數,靈活運用“普調模式”和“盡調模式”的授信模式,把農戶授信階段前移,實行批量授信,降低融資的時間成本,不斷為創新金融服務賦予新功能。同時,廣東農信專門出臺《“戶戶通”整村授信參考標準》,從簽訂合作協議、制定工作方案、完善信息建檔、建立指標體系、開展信用評價、確定授信名單、開展批量授信、整村授信授牌等八大方面對整村授信工作予以規范,指導開展信用村建設工作,為轄內農商行整村授信工作提供參考。
二、突出“產”,實現“產業評價”授信。廣東農信充分發揮地緣優勢,聚焦本土特色資源和產業鏈條拓展,增強與地方行業協會的聯動,設置產業評價規則,結合銀行流水、納稅證明、電費單等證明材料,確定授信金額,以金融的力量促進產業興旺、服務勤勞致富。如,在惠州龍門縣,在經營竹木加工行業為主的鐵崗地區設立竹木銀行,通過對竹木產業長期跟蹤服務,對馬嶺村竹木產業整體授信2.08億元,已向當地竹木加工企業投放貸款金額達6845萬元。在江門臺山市,對從事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業的漁業村進行整村授信,授信金額8081萬元,用信金額4494萬元,實現不良貸款余額0元。
三、突出“行”,探索“信用聯盟”授信。廣東農信持續創新“整村授信”模式,依托人民銀行“農融通”平臺,深入開展信用戶、信用村創建,以“信用聯盟”的方式進行數據共享和評定結果互認,合力促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發展。如,在肇慶四會市,廣東農信與農業銀行、郵儲銀行、泰隆村行等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簽訂信用評定公約,截至8月末,通過“信用聯盟”方式完成“信用村”評定113條,授信金額22.76億元,用信余額6.85億元,有效促進“信用財富”轉化為“信貸資源”。
四、突出“人”,創新“金融積分”授信。廣東農信把農村積分評價結果引入授信模型,以村民積分制度評選結果劃分信用等級,對額度、利率、授信方式進行差異化優惠授信服務,有效形成“有德即有得”的良性引導機制,助力鄉風文明。如,在江門市,以“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英南村作為“信用村”示范點,按照村民積分排名級別,在原授信模型的額度基礎上,相應上浮信用額度,并給予利率優惠,真正把金融實惠賦予有德之人。在江門鶴山市,利用村民積分,以家庭為單位給予積分“達標”的村民相應額度的信用貸款,形成了村民爭積分、比貢獻、搶著干、興產業的局面。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