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貴州銀行發行40億元2023年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向小型微型企業發放貸款。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不少銀行表示對小微企業的支持是2023年信貸工作重點之一,多地也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業內人士認為,銀行未來可深入考慮小微企業的不同需求,匹配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服務適配性。
銀行持續發力小微業務
對于銀行來說,小微企業是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各銀行從拓展資金來源、產品創新、組織架構優化、系統升級等方面不斷發力小微業務,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不少銀行通過發行小微專項債的方式拓展信貸資金來源,貴州銀行發行40億元2023年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成為了行業最新案例。Wind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銀行業共有近50只小微專項債發行,募集資金合計超過3000億元。
圍繞客戶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銀行加大產品供給力度和開發專屬貸款產品。比如,工商銀行推廣數字普惠信用貸款產品“稅務貸”;針對運輸企業融資“難、貴”問題,遼寧省交通建設投資集團和建設銀行遼寧省分行合作推出“高速云貸”ETC金融服務產品;紫金銀行在接受調研時表示,該行在城區主推個體工商戶小額貸款產品,如微e貸,信e貸等,在農區主推金陵惠農小額貸,新型農業主體貸款等。
部分銀行還進行組織架構優化、系統升級等,為小微業務提供人員、技術支撐。比如,張家港行近期在接受調研時表示,該行通過成立小微金融總部將“小企業部”和“小微金融事業部”進行融合,實現對授信1000萬元以內的普惠型小微客戶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服務;主動進行科技改造和系統升級,強化金融科技在客戶服務、業務管理、貸款審批和貸后管理方面的支撐力度。
扶持政策頻出
從相關數據來看,近幾年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中國銀保監會微信公眾號文章顯示,截至2022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過23萬億元,近5年年均增速約25%,遠高于其他國家,貸款利率也在持續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多地發布促經濟的政策舉措,很多政策中提到對小微企業的支持,還有不少地區專門發布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措施。
比如,深圳市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在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有效擴大市場需求、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四個方面共提出了20項具體舉措。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印發《“十行千億萬企”中小微企業融資專項行動3.0版實施方案》,該方案旨在進一步加強政銀企合作,明確與省內18家銀行合作,安排不少于600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支持不少于25萬戶(次)中小微企業融資。
業內人士認為,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出有望緩解小微企業的經營壓力。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謝后勤表示,一些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壓力較大,對普惠小微金融支持力度的提升,能進一步緩解這些市場主體的流動性壓力,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
提升服務適配性
多家上市銀行表示,預計2023年整體信貸需求將會有明顯改善,小微企業仍是信貸資源的主要投向之一。在服務小微企業時,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可深入考慮小微企業的差異性,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提升服務的適配性。
小微企業需求各有不同,部分企業需要延期還本付息來減緩壓力,部分企業需要信用貸款來提升效率,部分企業需要“隨借隨還”來降低成本。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應針對小微企業的不同特點和需求,匹配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精準“輸血”,助力“造血”,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
此外,對金融科技的應用也必不可少。董希淼認為,應發展數字小微金融,獲取多方數據和信息進行精準畫像,創新信用評價方式,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提高服務效率并降低運營成本,增強小微金融服務可得性和商業可持續性。
責任編輯:王煊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