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資管市場,再牛的資管機構都是求著渠道,而國際優秀資管機構對于渠道的盡調和準入標準非常嚴格,并不是對所有的渠道都接受和歡迎。我希望國內的資管機構,包括銀行理財,未來能發展到達這樣的市場境地,以產品表現、客戶服務贏得話語權?!?浦發銀行副行長謝偉在“2022資管機構渠道建設閉門研討會”上表示。
4月30日下午,由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資管研究院主辦的“2022資管機構渠道建設閉門研討會”線上舉行,來自銀行理財公司、基金公司、金融機構財富管理部門、投顧機構、第三方銷售機構等高管人員以及行業專家出席會議。謝偉在會上分享了他對銀行理財發展的3大觀點。
第一,渠道為王。
他認為,多元化的渠道建設是銀行理財公司必然的選擇。國外銀行所屬資管機構,渠道基本是三種類型,第一,主要以市場客戶作為目標客戶,并不局限于母行渠道與客戶;第二,母行為主,兼顧第三方渠道;第三,僅以自己母行渠道為主,不面向外部第三方渠道銷售。
反映在銷售渠道占比上,第一類母行渠道的銷售占比遠低于50%,第二種類型中,母行渠道占比達到50%-80%,產品主要面向母行渠道進行銷售;第三種,就是百分之百面向母行銷售。
銀行理財的渠道發展需要堅持多元化和專業化的原則,謝偉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原因。
第一,渠道多元化是一種外延性擴張,通過更多渠道觸達客戶、服務客戶,實現理財公司業務規模增長,這一點毋庸置疑;
第二,通過多元化渠道來驗證、提高自己產品的競爭力。理財公司起步階段感受很明顯,主要以母行渠道銷售,理財公司與母行渠道對產品優劣表現各持己見、難以形成共識,理財公司面對渠道部門對理財產品“業績好、波動低、風險小”的要求,無所適從。
第三,通過渠道多元化布局,可以推動理財公司和渠道協同一致、更好地服務客戶,而不是畫地為牢、墨守成見,僅從本位角度指責爭執。
第四,通過多元化渠道,有助完善理財公司治理、強化內部控制管理。完全依靠母行,存在職責邊界不清問題,最終可能導致名義上是子公司、實際仍是銀行內設部門情況,有悖資管新規要求的理財公司發展方向。
第二,產品為本。
謝偉表示,渠道多元化布局的關鍵是銀行理財公司要練好內功,提高開發和管理產品綜合能力,建設更加豐富產品線,提供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這一點,有20余年實踐經驗的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的渠道建設之路值得借鑒。謝偉介紹到,目前在10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中,由銀行發起成立的所謂銀行系公募基金公司,相當于其他市場化背景的公募基金公司,成立之初充分享受到了母行渠道優勢,但在產品創設、投資管理方面用功不夠,導致目前市場頭部基金公司(行業非貨排名前十家)中少有銀行系基金公司身影。
這種先天性的渠道優勢,反而成了銀行系基金公司做好產品的包袱,產品本身表現不佳又嚴重傷害了母行渠道及客戶,而且經過多年都很難修復。
所以,在銀行理財成立之初,謝偉就強調,要重視母行渠道,但絕不能完全依賴母行渠道,需要建立更豐富、符合市場與客戶需求的產品線,幫助客戶真正賺到錢,提高自身影響力和話語權,吸引客戶和渠道找上門。
第三,客戶第一。
謝偉認為,將適當的產品在適當的渠道面向適當的投資者進行銷售,精準畫像極其重要。
主要的銀行理財公司目前基本都是過萬億的管理規模,從產品豐富度上來說,基本能夠滿足客戶需求。但他認為這還不夠,必須要培育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產品,面向不同的客群實現精準銷售。
除了母行渠道,包括第三方銀行、互聯網銀行、直銷渠道等,應該有不同產品、不同的策略,實現標準化、差異化、特色化、便利化等不同的產品定位和銷售策略,踐行“以客戶為中心”“客戶第一”的經營策略,推動銀行理財公司成為最懂客戶、產品良好、服務優異的資產管理機構。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