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步入尾聲,資管機構在組織架構、產品設計、投資管理等多個方面的綜合能力面臨考驗,而理財托管數據的透明化在全面凈值化時代也亟需數字化助力。在24日舉辦的2021年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副總裁管圣義強調:“數字化是銀行財富管理的驅動力,金融科技是銀行理財的核心競爭力,數據化是基礎,三者缺一不可?!?/p>
管圣義表示,目前理財市場數字化轉型已經初具成效,而且成效較為顯著,整個銀行理財行業的數據庫已經基本建成,理財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完成統一工作。
首先是理財登記系統的建立。該系統在銀保監會指導下集中登記全行業的產品發行、投資、投資者、產品存續,以及資金清算決算全流程的業務要素,已經實現了與800余家理財產品發行機構的專線聯網,涵蓋了產品的發行數據、流量數據、存量數據、實時數據、余額數據等600多個業務要素。管圣義介紹稱,目前理財產品的創設已經實行了線上化、程式化、流程化、數字化,理財投資領域更是應用了金融科技大數據,智能投顧、量化分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數源規范和統計系統的設立。數據源的統一規范是金融行業的基礎和標準,而利用大數據建立行業統一的監測模型,通過數字化、智能統計、云計算等把數據集中起來,為投資者提供便利的同時,監管也可以及時發現整個理財資金從哪里來、往哪里去。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及時向市場發布權威信息,建立了理財市場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發布體系和機制。
再次,建設行業數據交換平臺。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建設該平臺的目的在于,解決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發行人與代銷機構之間的數據傳輸,既能有效保護投資者,也有利于監管機構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理財產品銷售的詳細情況。
今年6月銀行業理財中心發布的年報顯示,截至上半年,全國325家機構和20家理財公司共計發行理財產品62.41萬億元,涉及2.55萬只產品,全市場理財余額已經達到25.8萬億元,90%以上由個人投資者認購。從理財大數據揭示的理財轉型成果來看,理財產品凈值化程度已達79.03%。
盡管理財信息的透明度已經逐步提高,各機構也加大了理財的信息披露程度,但如何保證這些數據的準確、及時、完整?
管圣義認為,保證金融行業數據準確、完整至少要做到四點:第一,數據采集方面確定采集范圍,保證數據能及時、全面進入大數據庫;第二,制定明確的采集標準,即必須有數據源的基礎解釋,避免同樣的產品要素在不同機構給予不同的理解和定義,導致基礎數據混亂;第三,數據質量調查即數據治理。通過大數據模型進行比對,根據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校驗,可以進一步確定數據是否符合邏輯。第四,在采集路徑方面,要分情況對待。統一的業務系統更方便、更高效,能保證數據的準確、及時、完整;各自開發的業務系統,則需要各機構內部相關系統對接統一的理財登記信息系統。
責任編輯:王煊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