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銀行網訊,9月24日至26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中國電子銀行聯合宣傳年、中國電子銀行網主辦,中國銀聯重慶分公司協辦的“2020中國數字金融生態論壇”在重慶舉行。論壇涵蓋夜話、主題演講、知名科技企業走訪等豐富內容,一百多家銀行及金融科技企業高管、學術專家齊聚山城,論道銀行數字金融生態發展新“基”遇。
神策數據業務咨詢總監徐美玲接受采訪
神策數據業務咨詢總監徐美玲參加了本次論壇,并就如何利用大數據助推數字化轉型等問題接受中國電子銀行網、和訊網以及中國銀行保險報等媒體的聯合采訪。徐美玲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平臺化戰略轉型打造業務增長的新引擎,而大數據在轉型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大數據可以為企業的平臺化戰略提供更精準的探索與潛在機遇的挖掘。對于商業銀行的數字化水平建設,業內普遍認為銀行的規模與數字化發展水平成正比,但事實并不是這樣。徐美玲指出,某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更加深刻,建設意識超前,方法和節奏掌握得也更好,整個數字化發展水平比國有銀行要高。尤其是相對它的業務體量來看,其先進性跟價值體現上都會比某些國有銀行更好。
以下是采訪內容。
記者: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之下,很多企業都著手進行平臺化的戰略布局,您認為大數據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的價值如何?
徐美玲:平臺化區別于過去人工運作的方式是將很多工作轉移到線上進行,并且通過IT化工具體系建設來保障業務的運營,這是平臺化比較大的特點。這種情況下,會有大量的業務不能像過去通過人為判斷進行業務處理和推進,此時大數據就變得格外重要。大數據不僅記錄了業務的發生過程和結果,改變了人與人面對面處理的機制,而且成為了平臺的重要工具。當平臺有了這些數據后,就能對平臺和線上的業務進行記錄及跟蹤,當有了數據以后,首先可以檢驗相關業務做得成功與否,其次在做業務探索時,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對業務有更真實的判斷,能提供業務發展和優化的方向,同時也可以幫助業務形成更精準的探索以及潛在機遇的挖掘,這些都是數據的價值所在。
記者:大數據時代,我們對數據的依賴程度日益上升,您如何看待大數據安全問題?
徐美玲:安全方面,本質上我認為有三個需要掌握的方向。
第一是數據的采集?,F在的數據采集過程中,無論國家還是互聯網運營商或服務商,都會注重保護客戶的數據隱私。比如神策目前做的SDK在安全和隱私保護上,在所有線上的操作系統中,都不會做越過紅線的采集需求,完全符合國家的管控政策。
第二是數據本身的存儲和保護。數據的私有化和數據安全的災備是比較大且重點的投入。目前神策數據的客戶中,70%采用私有化部署,客戶的數據是從前端直接傳給自己做存儲的。
第三是數據的使用。在數據的應用層面,一個是對于數據權限的分級管理機制,可見范圍還有可下載和可直接拿出來的管理上面會采用一些技術;在對外應用傳輸層面,我們會做脫敏,脫敏之后的數據能夠保證用戶數據安全性。
神策數據一直對用戶數據的隱私保護非常重視。
記者:您覺得有哪些指標可以衡量數字化發展水平?
徐美玲:如果我們希望有一個完全量化的指標去衡量數字發展的水平,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原因在于數據量級大不代表數據發展水平好,而且數據的量級也跟業務的規模是強相關的。比如有一些小而精的業務,單客戶價值就很好,雖然數據量不大,但是業務很可能發展非常好,并且在數據驅動上面應用非常成熟。此外,數據完備性和數據質量等維度上跟業務會強相關,也難以完全用統一的量阿虎指標去衡量,因此很難用一個完全唯一的指標來去衡量其數字化發展水平。
我認為,雖然不太能用唯一的量化指標去度量數字化發展水平,但可以就數字化發展水平拆成幾個評價維度,在這些維度上設計相應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根據最終情況做匹配之后,會得到一個綜合的數字化發展水平指數的數據,來評判大致對于當前業務情況的整體水平是什么樣的,值得改進的地方是什么,未來我們會給出一些建議方案,并圍繞弱勢領域的增強來提升數字化發展水平。
記者:在您看來,商業銀行現在的數字化水平處在什么樣的階段?
徐美玲:商業銀行在整個大金融領域里來看,數據發展水平還是處于頭部的。相較于證券、保險、基金公司等,銀行的投入相對更大。不同銀行的投入思路和建設思路也有一定差別,大家普遍認為銀行的規模與數字化發展水平成正比,但事實并不是這樣。比如某些股份制和城商行從業務規模和投入的比例來看,可能實際上投入率更大,建設的意識也比較超前,方法和節奏掌握得更好,個別數字化發展水平其實比國有銀行要高。尤其是相對它的業務體量來看,其先進性跟價值體現上都會比某些國有銀行更好。
目前國有大行在數字化的投入方面遙遙領先,其成效較股份行和城商行等要好很多。通過去銀行的實地考察學習,我發現國有大行的組織架構已經開始學習互聯網敏捷的組織架構,打破了以前職業部門的邏輯。但受限于體制和規模,導致國有銀行的消耗更大一些,所以在成果的體現上會相對更慢一點。
記者:就業內而言,神策數據現在的發展優勢是什么?
徐美玲:當前,數字化轉型需要的是一整套能夠落地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包括兩層,一層是咨詢服務層,另外一層是產品工具層。在咨詢服務層上,我們的理念更多是以互聯網的思路框架,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去做真正的業務落地,比傳統的服務商會更有優勢。產品方面,神策產品的成熟度,包括技術的先進性也是優勢所在。
總結來看,神策的優勢第一個是服務團隊的扎實性,我們在合作過程中的實際交付效果控制的比較好;第二個是產品的持續迭代,這是我們產品的最大優勢。通過與互聯網企業或者傳統服務商相比,我們的產品打磨能力非常強,產品上線時間快。比如銀行客戶,僅需要兩到三個月就完成了整個系統的部署,三個月內就能夠保證數據流的正常運行,這點是傳統服務商很難做到的。
記者:最后一個問題,今年爆發疫情促使了數字化的進程,神策數據在疫情期間做出最大的業務推進是什么?
徐美玲:疫情期間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戶主動線上化,大量業務也遷移到了線上。此時對于數字化水平高的銀行是個優勢,而對于數字化水平較低的銀行則是劣勢。至于后來,如果數字化體系包括員工的能力水平不上來的時候,線上化的要求將導致業務受到沖擊,這是影響比較大的。神策數據會協助客戶建立起線上化操作和數據應用,將整個線上化的服務和體能提升到一個比較強勁和穩健的狀態。
疫情期間,大量用戶遷移到了線上,用戶量級的提升對企業的IT體系建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實時性、穩定性等,神策數據的技術優勢此時脫穎而出。無論是中小客戶還是大客戶,我們對于客戶的服務會同樣投入,一視同仁,積極幫助企業把數據應用做到足以支撐起業務快速發展的水平。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