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融文字節——銀行數字化創新主題征文大賽”由中國電子銀行網(微信公眾號:cfca-cebnet)、未央網聯合主辦,和訊網作為戰略合作媒體,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作為學術支持,以下為參賽者投稿。
作者:江蘇銀行如東支行 徐思哲
一、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金融科技主要是指由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前沿技術所帶動,對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業務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以及新產品服務等。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銀行依靠融資中介的身份推動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但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使得許多融資者被銀行排除在業務目標范圍之外。
而如今,科技可以使人們跳過中介直接完成交易,這就為被排除在外的融資者提供了融資渠道。此外,金融科技還具有獨特優勢:效率高成本低、金融服務門檻低和擁有還款人的海量行為數據等。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曾表示,科技革命和改革的全面深化正在深刻改變金融業的發展方式,商業銀行要想適應未來經濟的發展模式,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全面推進轉型變革。
二、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方向
(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當前,數字化轉型將為銀行更好、更充分地發揮其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普惠金融、防范金融風險當中已然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轉變客戶經營方式
我國商業銀行雖長期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但其產品有著較嚴重的同質化現象,這些產品在過去同質化需求規模龐大的市場是有效的,但在當前人們需求日趨個性化的時代卻難以存續。
因此必須設立專業的市場研究團隊,調研當前的文化、經濟、政治等發展狀況,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學技術預測客戶需求方向,為客戶量身打造金融產品與非金融產品,以搶占產品設計優勢。要塑造企業情感文化形象,從情感聯系的角度與客戶溝通,改變以往格式化的品牌傳播方式。
(三)加強信息管理
從外部看,雖然商業銀行擁有的財務數據、支付流水以及個人信息等大量結構化數據更容易開發客戶,但互聯網中視頻、圖片以及網頁瀏覽等非結構化數據正以爆發式的速度增長。
商業銀行的信息優勢日趨微薄,因此必須提高信息處理能力:構建專門的信息處理團隊、加大信息處理技術研發資金的投入量、認真謹慎地開展新型技術的業務運用;必須積極推動數據開發和信息運用:構建信息運用策略以搶占信息優勢,從資源配置、產品和支付中介轉型為信息中介。
三、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對策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理論的支撐,包括風險管理理論、治理機制理論、經營決策理論等。
隨著人們不斷地實踐,理論也在相應地升級改善。但由于我們處在信息化時代,數據更新飛快,一些理論基礎的更新速度已經遠遠落后于新技術的變革速度。而當前,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大多還停留在實踐、數據和現象層面,沒有理論性的市場觀察、引導與決策。
科學有用的理論需要專業人員多次反復實驗、總結歸納,而在科技金融時代,各種新興金融機構的出現,使銀行業的競爭力相對下降,人才資源短缺,導致理論研究步伐放緩。理論研究的支撐是各個銀行數字化轉型成功的必要條件,如何在信息變得更快速的環境下推出前沿高效的理論,這是各銀行不可逃避的難題。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