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份關于銀行員工討論降薪的聊天記錄引起了業內關注,聊天記錄直指中信銀行要降薪20%、建設銀行要降薪30%,并稱這是監管層指導攤派,大家各地領降薪額度。
對此金融界銀行頻道向中信銀行相關人員求證,表示目前各部門并未接到降薪20%的通知。
事實上,中信集團在7月份曾發布了《關于開展中信集團2020年度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專項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表示,為有效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將經營壓力轉變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根據集團領導要求,現擬在全集團開展“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專項工作。
此外,通知還確定了要達成費用成本“雙控”、質量效率“雙升”,實現2020年度開源增效50億元、節流降本100億元的總體目標。
普遍漲薪情況或不復存在
“我也了解一下,問了中信銀行、建設銀行的相關人士,并沒有收到反饋說全行要降薪,普遍降薪,每個崗位平均降多少這樣的事情?!?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稱。
不過,目前存在不同銀行業績分化與同一銀行崗位薪酬分化加大兩個趨勢。
第一,不同的銀行經營業績分化會加劇,經營狀況好的銀行可能會更好,經營不善的銀行業績可能會變得比較差,甚至負增長。相應的薪酬分化也將加大。
第二,同一家銀行不同崗位的薪酬分化會更加明顯。比如說,因金融科技被重視,技術研發、網絡金融相關部門崗位,薪酬會增加會加大激勵。而可被技術替代的、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崗位,薪酬就自然會下降。
“即便是同一個人,不同時間的經營業績、管理績效不一樣,薪酬可能也會不一樣。之前普遍漲薪的情況可能不存在了”董希淼提到。
此外,董希淼還特別指出,對于國有控股的銀行,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薪酬決定機制正在發生變化。
工資決定機制正在發生變化
據了解,2019年10月份,財政部就印發了《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實施辦法》,今年1月份發布了相關細則。
具體的細則中提到,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商業性金融企業的聯動指標增幅一般為凈利潤增幅,保險公司可選區凈利潤增幅和營業收入增幅加權指標,權重分別為60%和40%;對于凈利潤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經申請可增加營業收入增幅作為加權指標,權重原則上不超過30%。金融企業綜合考核系數依據績效評價結果和考核目標實現程度確定。
董希淼對此表示,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在發生改變,國有金融企業對于服務實體經濟,跟自身的效益增長,風險控制這些指標更緊密的掛鉤。如果經營業績下降,薪酬下降,如果經營業績上升,薪酬上升,工資的決定機制在改變,傳言中對整個銀行業大幅度降薪的判斷是不能成立的。
金融科技投入不能省
據分析,今年上半年,從銀行自身的情況來看,經營業績、利潤收入還比較樂觀,但是,未來一段時間,銀行的不良資產存在大幅反彈的可能,利潤也會受到影響。由于銀行業的風險反應是滯后的,利潤是當期的,反應是滯后的,宏觀經濟下行疊加疫情的影響,在今后的一段時間會逐步的反應出來。
董希淼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應該未雨綢繆,做些準備,比如說,多計提撥備,加快補充資本,增加未來發展的穩健性,對員工的收入,薪酬的安排要更加穩健,要考慮可持續性,收入增長幅度不會太大,但也并不存在行業普遍降薪的情況,對于核心人才、重點人才還是要激勵,薪酬費用還是要加強,既要開源也要節流。
董希淼特別強調,兩個方面的資金不能節省,一方面是對核心人才的激勵,一方面是對金融科技的,因為關系到未來發展的根基問題。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