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開放銀行正在成為銀行業愈演愈烈的一股新浪潮。南京銀行在金融科技發展建設的道路上,秉承“創新、開放、融合”的宗旨,把握金融科技發展的趨勢與脈絡,不斷發揮科技在支撐業務發展和基礎管理方面的作用,堅持技術與場景融合,實現服務升級與價值再造。開放銀行意味著一種全新的銀行業態,促使銀行服務隨時隨地、無處不在,全面回歸以用戶為核心。南京銀行的開放銀行建設歷程,也正體現了全行金融科技發展建設的過程。
建立與客戶的線上服務連接
2005年到2014年,南京銀行經歷了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及直銷銀行的上線,基本完成了業務線上化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南京銀行開始嘗試開展線上C端客戶的經營工作,并推出一些開放性質的服務,通過SDK、API以及H5等方式進行賬戶、支付及投資類業務的輸出,目前與互聯網頭部企業“BATJ”基本上都建立了相關金融能力的開放合作,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支付、消費信貸、云計算等領域。
在開放線上C端服務的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如何發揮南京銀行在金融市場領域業務的優勢,并將這種能力開放給更多的銀行。2017年,南京銀行推出了“鑫E家”同業合作平臺。該平臺針對金融機構的業務合作需求,重構業務場景,將同業合作的各項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降低信息不對稱,提升業務交易效率,降低業務風險,讓金融機構開展同業合作更加方便、高效、規范,形成金融同業機構合作共贏的互聯網平臺生態圈。目前,已有超過180家銀行機構,近2000名交易員使用該平臺。
同業合作擴展開放邊界
在與金融同業合作開放方面,南京銀行2015年主發起設立了由中小銀行組成的“紫金山·鑫合金融家俱樂部”。俱樂部的成員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目前涵蓋了148家成員單位,覆蓋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俱樂部旨在推動成員間業務合作,搭建業務合作平臺,推進成員間客戶、產品、服務、渠道等方面優勢互補;構建成員間交流和培訓機制,定期舉辦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培訓,通過會議、《鑫合期刊》、官網、APP、公眾號等形式實現信息互通和管理交流,促進成員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積極推動與監管機構、中介機構、新聞媒體的溝通和交流,表達成員集體訴求,宣傳成員合作成果,增強成員市場影響力。
俱樂部成員之間的合作,從最初在金融資產管理投資領域的合作,延伸到風險管理、科技金融、消費信貸等領域的合作。例如:在資金投資領域,與超過100家的俱樂部成員開展了資金聯合投資項目,借助南京銀行專業的債券投研能力,幫助各成員行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在個人消費信貸領域,與俱樂部20多家成員行開展了線下消費金融業務合作,與14家成員行開展線上貸款業務合作;在金融科技領域,與21家成員行共同發起成立了科技創新基金,在南京銀行成熟的多項科技產品開放輸出給其他成員行,實現技術共享、平臺共享。
可以說,面向俱樂部的成員,南京銀行開放了從產品、流程、制度、系統等全方位業務能力。在這種開放合作模式之下,范圍不局限于南京銀行與各成員行之間,成員行之間也彼此提供所需要的能力。這種同業之間的金融能力開放共享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業界口碑和實際效果。
構筑開放銀行基礎架構
中小銀行在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時面臨著包括人才、技術、資源投入和業務機會等諸多痛點。比如在業務合作上,中小銀行與大的互聯網平臺是不對等的,在合作機會和議價等方面處于劣勢,同時技術平臺建設投入較高,比如建設一個直銷銀行的軟硬件成本在500萬元以上,這還不包括平臺的業務運營和維護成本?!吨袊鹑跇I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實力較強的機構獨立或者聯合建設金融業云服務平臺,面向同業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提供云服務,提高行業資源使用效率”。
南京銀行在2017年開始建設“鑫云+”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創了“1+2+3N”的互聯網合作新模式?!?”代表南京銀行;“2”代表了阿里云和螞蟻金融云;“3N”分別代表的是醫、食、住、教、產、銷等N個場景,旅游、電商、快遞等N個行業平臺,以及N家以“鑫合金融家俱樂部”成員行為主的中小銀行。南京銀行以該平臺為依托,致力于做中小銀行和行業平臺的連接者,整合行業平臺和合作行資源,實現聯盟成員的資源整合、信息匯聚、利益共享,打造與實體經濟、金融科技企業深度融合的金融科技共享生態圈?!蚌卧?”平臺已經完成了與騰訊、百度、螞蟻金服、小米、360等近20個互聯網平臺的對接,并在消費金融、小微貸款、聚合支付、賬戶服務等多個領域開展密切合作。
“鑫云+”初顯成效與當初它的模式設計有關?!蚌卧?”平臺在設計之初,即為多法人架構,與參與行之間的技術連接盡可能少,同時該平臺為開放共享的平臺,每個成員行都可以將一些產品和場景在該平臺上與參與行共享,在業務模式上為參與行提供四種類型服務。一是全托管模式,為參與行提供全套托管模式的解決方案,如直銷銀行等;二是業務導流,將互聯網流量導流給參與行,平臺提供技術支撐,參與行無需和互聯網平臺一一對接;三是能力共享,南京銀行將自己在線上的業務能力分享給參與行,如理財資管能力、線上風控能力等;四是產品合作創設,包括聯合貸款、供應鏈、理財代銷等。
“鑫云+”的功能還在不斷豐富中。它面向中小銀行提供全方位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除消費金融業務外,平臺正在開展理財銷售、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其中理財和資產證券化系統已經上線,有效支撐了其他業務條線互聯網業務發展。除產品和業務服務之外,“鑫云+”還將針對成員行制定中臺風控和技術能力的輸出計劃,包括人臉識別技術、交易反欺詐、信貸風控、移動平臺技術等。
“鑫云+”解決了成員行發展互聯網業務時遇到的業務和技術瓶頸,并通過成員行的密切合作產生規模效應,吸引廣泛的行業內外資源,克服中小銀行規模和資源劣勢,接入“鑫云+”意味著一次性接入多家互聯網平臺,意味著能快速開展消費貸、理財代銷、供應鏈等多種業務,將復雜的技術實現交給“鑫云+”,將廣闊的業務機會留給成員行。成員行也會隨著南京銀行金融科技水平的發展享受到更多益處。
一年多來,通過“鑫云+”互金平臺全年累計發放1300多億元,授信筆數超950萬筆;“鑫云+”互金平臺日均處理貸款發放峰值高達165多萬筆。為南京銀行及俱樂部成員提供了安全、高效、低成本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鑫云+”除了服務廣大C端用戶以外,我們也在積極嘗試在B端和G端拓展開放金融服務的觸角。在B端,目前正在積極打造的面向小微企業主的“鑫云貸”服務,該產品預計將在今年5月上線。這將是南京銀行在普惠金融領域的一次全新的嘗試,同時這項普惠金融服務能力也將通過“鑫云+”平臺開放給其他金融機構,通過技術開放,將普惠金融落到實處。在G端,南京銀行將自身的賬戶體系與各類政府交易所平臺打通,將交易所業務線上化,做好G端客戶的線上金融服務。我們計劃通過“鑫云+”平臺將這一服務G端的能力開放給更多的中小金融機構,豐富中小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能力。
相比于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廣大中小銀行普遍存在規模小、區域限制、管理水平待提升、人才和技術儲備不足的問題,較難實現通過一己之力完成技術平臺的建設,實現金融科技能力的追趕。中小銀行通過開放合作、資源能力共享,以最小的成本彌補自身短板,享受技術紅利,借助外部力量實現能力的跨越式發展,最終實現合作行之間的共贏局面這正是開放銀行的意義。
責任編輯:Rachel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