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發展的快速推動下,如何走出一條求新求變的道路,已成為擺在每一家銀行面前的必答題。11月19日,百信銀行和百度云共同舉辦了“AI+Bank金融科技思享會”活動,本期主題為“Open Banking——銀行開放求‘生’?”引起了業內關注。本次思享會的主題直戳“開放”這個關鍵詞,圍繞傳統銀行“做不做開放銀行”的話題,業內的大咖們從“生態”、“生死”還是“生長”的角度,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開放銀行是銀行業的發展趨勢?
Open Banking,又被稱為開放銀行,起源于英國,近年來成為全球銀行業轉型的一股新浪潮。百度云副總裁謝廣軍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把“Open Banking”中的Banking去掉,剩下的“Open”開放,就是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做的事情。從這個角度看,開放銀行是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過去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傳統金融機構遭遇了“線上化”的挑戰。不僅客戶從線下走到了線上,場景也從線下走到了線上。所以,銀行要走向開放,也是由客戶和應用場景拉動的結果。
“近兩年國內銀行在探索金融科技方面的思路非常開放,在積極主動地擁抱各種變化。盡管在制度層面,還沒有相關的政策出臺,但我認為思維的覺醒更加重要。與國外相比,在發展開放銀行方面,中國的銀行是有優勢的”。畢馬威高級合伙人王立鵬說。
開放銀行將在新生態中扮演多重角色
伴隨著金融科技的興起,以技術為核心,用戶價值為導向,通過縱向整合、跨界,橫向擴展用戶關系圈,產業邊界和傳統商業生態的模式正在被打破,在互聯網金融向智能金融發展的過程中,銀行所處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重構。而開放銀行對于銀行生態環境的改變,將更加具有顛覆性。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清華經管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指出,開放銀行通過不斷地智能化,與外部信息不斷地進行溝通、交流、碰撞、擠壓、競爭,一定會推動整個行業不斷向前發展。因為有了新的技術,開放銀行能夠提供新的服務,并形成一種新的生態。
那么在這種新的生態中,銀行的角色又是什么?
謝廣軍認為,眼下,銀行還只是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但當生態融合之后,它也可以做互聯網公司的事情,作場景提供者以及服務提供者。
在招商銀行零售金融總部副總裁高旭磊看來,在這個生態環境當中,銀行既可以充當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的一個生產者,同時也可以銷售其他的合作伙伴的一些產品和服務,在這個生態當中扮演多種的角色。
“金融既獨立形成生態,又沒有獨立生態”,王立鵬分析說,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吃、穿、住、用,金融只是輔助手段,從這個角度講,金融不是獨立的生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金融業務是可以產生流量的,人們的很多行為都能在這里得到體現,所以自然會有圍繞它的生態和流量。而且,金融行為能夠反映人的特征,通過構建模型和規則,能夠挖掘出很多人的需求點,能夠產生很多商機,所以它又是一個獨立的生態。
不管是不是獨立的生態,銀行和金融機構毫無疑問都是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生態中的重要一環。所以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運營總監尚陽覺得,要讓這個生態穩定發展,銀行就應該與其他的生態要素保持一種共生、共存、共成長的關系。
做不做開放銀行會事關“生死”嗎?
隨著螞蟻金服、百度金融等新型科技金融公司的出現,金融服務的一部分功能也開始從傳統金融機構向科技類企業轉移,服務的方式、渠道、場景,以及整個商業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銀行也在謀求3.0版本、甚至4.0版本的升級。
在何平看來,這是一種傳統金融機構為適應新生態的“求生”之法。他認為,如果傳統金融機構不去適應這樣的一個新變化,一定會被淘汰。這是一個事關“生死”的選擇。
王立鵬也認為這會是一個事關“生死”的問題。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傳統金融機構將渡過一段漫長的“學習期”,進而實現向開放銀行的遷徙,在這個過程中,速度有快有慢、也會有生有死?!敖鹑诘谋举|是時間和空間的重新安排,在這個過程中,不會因技術而改變金融的本質,所以金融業、銀行業一定不會消失。但是從行業的角度看,客戶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年輕一代不會進入到傳統服務體系中去,所以數字化做的好的銀行就會享受到這個客戶群體的紅利。而有些機構可能還是傳統的模式,但是也不會馬上死掉,它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
這個遷徙過程中出現的差異化發展,也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他指出,做不做開放銀行,會讓整個銀行業變的更加差異化和更加不同。而且他判斷說,上一輪,零售業務發展得好的銀行,估值是高于其他銀行的;而下一輪,帶動估值的一個重要指標可能是開放銀行做得好、金融科技應用的好的銀行。
不過尚陽的看法略有不同。他認為,做不做開放銀行,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談不上“生與死”。這個“生”字,在他看來,更應該解釋為“生長”?!耙驗殚_放銀行是銀行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自然而然的結果。它既不是一個新產品,也不是一個新業務,而是自然生長發展出來的一個正常的新業態,新模式?!?/P>
尚陽覺得,更為關鍵的問題是,要在新理念和新概念的指引下,在符合監管的前提下,客戶允許的前提下,讓開放銀行這種新的生長方式長的更好、更大。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