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發展的快速推動下,如何走出一條求新求變的道路,已成為擺在每一家銀行面前的必答題。在百信銀行和百度云共同舉行的活動上,圍繞“銀行開放求‘生’?”的主題,業界共同探討開放銀行是否成為銀行業未來發展大趨勢。
“開放銀行”概念起源于英國,近年來成為全球銀行業轉型的一股新浪潮。
百度云副總裁謝廣軍指出,如果把“Open Banking”中的Banking去掉,剩下的“Open”開放,就是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做的事情。從這個角度看,開放銀行是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百信銀行首席技術架構師張真則認為,開放應該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
過去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傳統金融機構遭遇了“線上化”的挑戰。不僅客戶從線下走到了線上,場景也從線下走到了線上。所以,銀行要走向開放,也是由客戶和應用場景拉動的結果。
“近兩年國內銀行在探索金融科技方面的思路非常開放,在積極主動地擁抱各種變化。與國外相比,在發展開放銀行方面,中國的銀行是有優勢的?!碑咇R威高級合伙人王立鵬說。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清華經管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指出,開放銀行通過不斷地智能化,與外部信息不斷地進行溝通、交流、碰撞、擠壓、競爭,一定會推動整個行業不斷向前發展。因為有了新的技術,開放銀行能夠提供新的服務,并形成一種新的生態。
在這種新的生態中,銀行的角色又是什么?
謝廣軍認為,眼下銀行還只是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但當生態融合之后,它也可以做互聯網公司的事情,做場景提供者以及服務提供者。
在招商銀行零售金融總部副總裁高旭磊看來,在這個生態環境當中,銀行既可以充當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的一個生產者,同時也可以銷售其他的合作伙伴的一些產品和服務,在這個生態當中扮演多種的角色。
“金融既獨立形成生態,又沒有獨立生態?!蓖趿Ⅸi認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吃、穿、住、用,金融只是輔助手段,從這個角度講,金融不是獨立的生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金融業務是可以產生流量的,人們的很多行為都能在這里得到體現,所以自然會有圍繞它的生態和流量。而且,金融行為能夠反映人的特征,能夠挖掘出很多人的需求點,從而產生商機,所以它又是一個獨立的生態。
做不做開放銀行會事關“生死”嗎?
隨著螞蟻金服、百度金融等新型科技金融公司的出現,金融服務的一部分功能也開始從傳統金融機構向科技類企業轉移,服務的方式、渠道、場景,以及整個商業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銀行也在謀求升級。
在何平看來,如果傳統金融機構不去適應這樣的一個新變化,一定會被淘汰,這是一個事關“生死”的選擇。
王立鵬也認為這是事關“生死”的問題。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傳統金融機構將度過一段漫長的“學習期”,進而實現向開放銀行的遷徙,在這個過程中,速度有快有慢、也會有生有死。
不過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運營總監尚陽的看法略有不同。他認為,做不做開放銀行,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談不上“生與死”。這個“生”字,更應該解釋為“生長”?!耙驗殚_放銀行是銀行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自然而然的結果。它既不是一個新產品,也不是一個新業務,而是自然生長發展出來的一個正常的新業態,新模式?!?/P>
尚陽覺得,更為關鍵的問題是,要在新理念和新概念的指引下,在符合監管的前提下,客戶允許的前提下,讓開放銀行這種新的生長方式長的更好、更大。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