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2018年上半年業績相繼出爐,其快速增長的態勢引人注目。但是,在后“野蠻生長”時期,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如何持續增長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目前,消費金融業存在流量依賴度過高的現狀。多家消費金融公司都與支付寶有合作,相當于從支付寶方面導流,將芝麻信用分達到一定分數的用戶推薦給消費金融公司申請分期貸款。如果“入口”關閉,難免會對此類消費金融公司的業績形成較大沖擊。
記者發現,目前,多家消費金融公司正努力開拓渠道,從“線上”走到“線下”,并逐步站穩腳跟。
流量依賴嚴重
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成突破口
近期,包括招商銀行、北京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上市銀行相繼公布2018年半年報,有不少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的業績也露出水面。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有8家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披露今年上半年業績情況。據不完全統計,8家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凈賺約12億元。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各家消費金融公司盈利情況來看,的確有明顯的分化,同時期起步的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差距也越來越大。當前,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P>
必須看到的是,今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業績猛增與消費金融公司近兩年出現增資需求和監管釋放政策利好有關。近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通知提及,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適應多樣化多層次消費需求,提供和改進差異化金融產品與服務。
而在消費金融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隨著消費金融業野蠻生長時代過去,未來業績突破口則是全行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目前的現狀是,消費金融業存在流量依賴度過高。據悉,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等很多消費金融公司,都與支付寶有所合作,相當于從支付寶方面導流,將芝麻信用分達到一定分數的用戶推薦給消費金融公司申請分期貸款。
據《證券日報》記者向一家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了解,他們目前和支付寶的合作主要是生活號,可以是產品的也可以是公司整體的,用戶通過關注企業生活號來選擇平臺的各項服務;另外一些頭部平臺會選擇跟花唄、借唄開展合作,屬于助貸模式。
因為在獲客方面隨著成本增加,大部分消費金融企業自主獲客能力較差,會選擇線上合作渠道,而且線上獲客的成本遠低于線下。
但就在8月底,讓行業擔憂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趣店與螞蟻金服的入口合作將在協議到期后不再續簽。
據悉,貸款類機構將無法通過支付寶的應用貨架,或者是芝麻信用的導流推薦。
螞蟻金服方面給《證券日報》記者的回復是,與趣店達成共識,不再續簽相關商業協議,這是正常商業安排。作為趣店的股東之一,公司對趣店的發展一如既往地保持關注。
盡管如此,趣店與螞蟻金服的入口合作將在協議到期后不再續簽一事還是在業內引起了激烈的討論?!熬€下好比是零售,而線上則是批發,任何平臺對流量都是有非常強烈的需求?!币患页峙葡迪M金融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流量依賴度過高的現狀。
在不同的背景之下,消費金融機構憑借自身優勢尋找到各自的市場空間,而線上+線下的聯動模式也變得尤為重要。招聯消費金融表示,今年上半年業務規模保持穩健增長的原因,除了保持線上獲客優勢,還獲得聯通營業廳線下支持。
除此之外,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規模繼續擴張的同時,多家上市銀行的消費類貸款也呈現較快增長的態勢。包括信用卡貸款、個人消費貸款、汽車貸款等。在多方包圍的情況下,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未來業績如何保持增長則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
迎來收獲期
早在2009年,原銀監會頒布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并批準了4家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此后,2013年、2015兩次擴大試點,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到全國。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范圍內,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已有24家,其中已完成工商信息登記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共有22家,銀行參股或控股的共有19家。
其中,招商銀行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招聯消費金融凈利潤為6.04億元,同比增長11.65%(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5.41億元),營業收入30.40億元。
重慶百貨發布的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其營收同比增長6.78%,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9.05%。其中,公司投資參股的馬上金融實現凈利潤3.66億元,確認投資收益1.12億元,對凈利潤貢獻較大。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重慶百貨向馬上消費金融進行了第三輪增資,持股31.06%。馬上金融目前注冊資本達40億元,為內資第一大消費金融公司。
錦程消費金融公司也是最早一批獲得營業牌照的消金公司。據成都銀行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錦程消金營收8897萬元,凈利潤3653.92萬元。錦程消金由成都銀行斥資1.632億元成立,注冊資本為3.2億元,成都銀行持股51%,為第一大股東。
此外,興業銀行旗下興業消費金融、北京銀行旗下北銀消費金融等也都業績大增。
尚未盈利的是僅成立一年的尚誠消費金融。據上海銀行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尚誠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0.16億元。主要是由于處于發展初期,系統投入等成本支出較大,其次是該公司計提了貸款損失準備9300萬元所致。
此外,河南中原消費金融則是僅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營收情況,即累計實現營業收入達1.57億元。
宋清輝認為,在消費金融嚴監管之下,預計今年消費金融公司整體的盈利情況可能會呈現下滑趨勢。
責任編輯:曉麗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