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都有一個誤區,監管既然把網貸平臺定義成網絡借貸信息中介,那么我們是屬于借錢給了別人吧?債權關系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什么時候成了“投資有風險”呢?
除了監管機制的缺失,網貸機構的高杠桿,與所營業務也息息相關,你的錢最后都去了哪里?這期大白整理了當前主營五大業務現狀及細節,希望在雷潮中能幫助大家辨別好壞。
消費金融
合規性:★★★★☆
穩定性:★★★★☆
盈利性:★★★★★
借款周期:12-24個月
逾期影響:中
借款對象:個人
消費金融從2018年以來就一直捧為熱門,在雷潮中也是獨善其身,受影響最小。以其成熟的運作模式、資產端上量快和小額分散的優點一直是老平臺、大平臺的招牌業務。因其小額分散的優勢,想要自融和形成資金池是有一定難度的,也是目前較為合規的業務了。
提到消費金融,就不得不說說現金貸了?,F金貸包括三個特征,一是借款金額比較小,二是借款期限比較短,三是借款利率比較高(通常以服務費、資料費等形式隱藏)。
去年12月現金貸風波后,P2P現金貸業務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市場有需求,就會產生供給,不少之前布局過現金貸的大佬平臺開始包裝現金貸以規避監管。話雖如此,但做現金貸確實是很賺錢的,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賺錢的平臺跑路風險會低很多。
三農金融
合規性:★★★★☆
穩定性:★★★☆☆
盈利性:★★★☆☆
借款周期:12個月
逾期影響:中
借款對象:個人、企業
三農金融一直是政策支持的業務,自帶增信光環。所以也有一些平臺為了自己業務屬性好看一些,會選擇接入三農金融,但業務量占比較小,對于此類平臺我們要細心鑒別,例如可溯金融,三農業務占比僅17%。
三農金融就像是一個大染坊,細分業務比較多樣化。包括擔保、抵質押貸款、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等,但他們都有個共同點,就是服務于三農產業。
以目前的三農金融來說,在大白眼里只有一兩家才算的上是做三農。畢竟三農金融礙于資產端獲取成本高、資產端質量良莠不齊、風控難、催收難等問題,運營風險略高。沒有成熟的運作模式和靠譜的背景,很難在三農金融中獲利。
票據理財
合規性:★★★★☆
穩定性:★★★☆☆
盈利性:★★☆☆☆
借款周期:6-12個月
逾期影響:高
借款對象:企業
票據理財一直被認為是風險較低的資產,票據業務主要分為票據貼現和票據抵質押融資,而票據貼現利率只有6%~7%。這個收益根本沒辦法在網貸平臺中立足,那么我們投的票據理財高收益是怎么來的呢?
基本上P2P票據理財都是借款企業以銀行、企業到期承兌的商票作為抵質押融資,票到期后可以直接去銀行或者企業兌現。如果以企業信用為風險兜底做商票抵質押融資,利率又可以稍高些。
除了附加企業信用的抵質押融資外,P2P票據理財還涉及票據墊資和倒票套利等操作,而這些P2P票據理財中“賺錢”的業務,但都是風險極高的。
在8月6號票票喵的清盤公告中有這樣一句話“部分借款企業甚至出現惡意掛失票據的情況”。直接說明目前P2P票據理財下,借款企業失信惡意掛失票據會直接影響平臺的逾期率,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失信潮已經影響到了票據理財。
汽車金融
合規性:★★★★☆
穩定性:★★☆☆☆
盈利性:★★★★☆
借款周期:12-36個月
逾期影響:高
借款對象:個人、企業
汽車金融曾經是大白很推崇的業務,在2017年更是熱門資產。主要是因為車貸的小額分散和有抵押物貸款,變現有保障等優勢,贏得了很多平臺的追捧。但是隨著2018年催收政策的調整以及逾期潮的降臨,車貸市場遭受到了嚴重的行業危機。
在加上之前車貸平臺中存在套路貸、暴力催收等諸多問題,在市場環境變差后,由于自身背景能力較差,轉型困難,逾期壞賬率猛增,導致平臺暴雷。
也有不少資質中上的車貸平臺紛紛轉型或尋找出路,例如細化業務領域“汽車供應鏈金融”、“汽車消費金融(以租代購)”等,也有的平臺也紛紛轉戰消費金融與三農金融。在目前車貸行業不明朗的情況下,建議只考慮持有車貸前三平臺。
供應鏈金融
合規性:★★★☆☆
穩定性:★☆☆☆☆
盈利性:★★★☆☆
借款周期:12-36個月
逾期影響:高
借款對象:企業
供應鏈金融曾是政策扶持的業務,可以說是為了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實現普惠金融。但企業借款500萬元的上限給了很多意圖不軌的資本家可趁之機,空殼借款、造假輸血、關聯融資等等旁氏騙局和非法集資詐騙都集中在供應鏈金融這個業務鏈上。
受違約潮、貿易z、股災等大環境影響,企業生存困難,輸血自融企業也一樣難能自保。于是在雷潮中波及最深的業務,就是供應鏈金融了,大白建議此時此刻還是遠離該業務較好。當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供應鏈金融平臺,還是有認認真真在做真實業務的。
最后說幾句。
隨著退出政策的指引,暴雷跑路的聲音慢慢少了很多。監管方要求所有平臺必須以合理的方式退出,展期和聲稱良性清盤的平臺便默默地多了很多。
然而在近期的兌付公告中能看出,多是36個月的兌付方案,其中真正能做到良性清盤的平臺恐怕少之又少。希望監管細則能盡快落實,肅清行業亂象,不要讓我們等太久!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