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營基本面的持續向好,青農商行在資本市場中的“價值重估”正在進行。雖然進入2024年來,青農商行的漲幅達到了5.73%,超過大盤漲幅,但拉長時間來看,青農商行仍處于低估區間。更加重要的是,在經營戰略的縱向推進下,青農商行的長期增長潛力還遠未釋放。
今年銀行的經營利潤情況備受市場關注,銀行股估值是否進入拐點,也亟待年報業績的支撐。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青農商行“一年固本強基、兩年整體提升、三年塑成標桿”的“三步走”戰略推進的第一年。
4月26日晚間,青農商行發布2023年年報與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年報顯示,這一年來,該行上下勠力同心、真抓實干,緊緊圍繞“固本強基”的年度工作主題和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飛躍”,從“體量優勢”轉向“質量優勢”實現了規模效益“雙提升”。
具體來看,截止去年年末,青農商行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03.25億元,同比增長3.84%;實現歸母凈利潤25.68億元,同比增長10.82%。
2024年第一季度,青農商行業績持續向好。報告顯示,一季度青農商行實現營業收入30.27億元,同比增長13.30%;實現歸母凈利潤10.94億元,同比增長10.14%。
業績起舞
受內外部多重因素的影響,中國銀行業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在此背景下,要想維持較快的業績增長,既要有扎實的基本面作為支撐,也考驗著商業銀行應對挑戰的能力。
2023年報顯示,面對復雜嚴峻的發展環境和交織疊加的風險挑戰,青農商行緊緊圍繞“固本強基”的年度工作主題和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夯實主業、深化改革、強化管理,總體工作呈現發展全面向好、結構持續優化、改革轉型縱深推進、風險有序化解的良好態勢。
從營業收入來看,在息差業務和非利息收入上,青農商行的表現極為“堅韌”。在息差收窄成為趨勢的銀行業,該行2023年仍實現了164.66億元的利息收入。實現非利息收入29.70億元,同比增長41.10%。非利息收入對營業收入的貢獻度較上年提高7.59個百分點。
從凈利潤來看,2023年青農商行的歸母凈利潤在2022年度的高基數下仍舊實現了高增長,實現歸母凈利潤25.68億元,同比增長10.82%。
之所以能取得難能可貴的業績正增長,背后來源于其穩健增長的業務規模。
資產規模方面,青農商行2023年資產總額4679.37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2558.45億元,吸收存款3055.39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7.62%、6.52%和6.71%。
值得一提的是,資產規模高質量的擴張與青農商行扎實的零售及對公業務“底盤”密切相關,并且“暗合”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價值導向。
報告期末,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451.7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51.61億元。綠色貸款余額超過10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6億元。普惠型小微貸款、綠色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增速。個人存款余額領先全市同業率先突破2000億元。
為提升服務“三農”水平,該行運用信用貸款和低成本資金助農惠民。截至2023年末,本行農戶信用貸款35.26億元,較年初新增4.16億元,增幅達13.38%。
價值凸顯
對于仍以資產負債業務為基本盤的銀行業來說,風險控制始終是必須要時刻緊繃的一根弦,可以說資產質量越“硬”,市場信心就越“足”,銀行價值就越“高”,而從青農商行年報中關于風險的數據中可以看到該行2023年的資產質量更“硬”了。
根據年報顯示,青農商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6.4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6.18億元,降幅11.75%,不良貸款率為1.81%,較上年末下降0.3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額及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實現雙降。
即便如此,青農商行仍以審慎的態度將撥備覆蓋率提升至了237.96%,較上年末大幅提高30.33個百分點,這側面說明了青農商行業績增長數據的扎實性。
同時,青農商行一季度資產質量持續改善,不良貸款率微降,不良貸款率1.80%,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事實上,無論是資產質量的優化還是經營數據的全面向好,都是青農商行“固本強基”的結果呈現。
不過,該行在資本市場的價值尚未被充分發現。數據顯示,當前青農商行的股價常年處于低估區間。年報發布前夕,4月26日,青農商行的收盤價僅為2.77元/股,低于上市以來的均值4.96元,正處于歷史低位。
從行業估值水平來看,在年報發布后,青農商行的每股收益上升至0.46,而市盈率進一步下降至3.79,遠低于行業5.43的市盈率,也低于5.30的行業中值。
此外,該行市凈率進一步下降至0.46,這意味著投資者花0.46元買了銀行1元的凈資產,而且這個凈資產還是可以長期產生收益的。不足0.5倍的市凈率說明估值修復進程遠未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青農商行的資本市場價值不僅體現在極具韌性的經營基本面,同時也具有非常顯著的高分紅價值。
根據2023年年報顯示,青農商行擬每股派息0.1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5.56億元,股利支付率達到21.64%,年度現金分紅比例為30.28%。
高分紅也使得青農商行的股息率上升至3.82%,而同期十年期國債無風險收益率僅為2.3%左右,對于追求長期絕對回報的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在如今風險偏好較低,追求確定性的資本市場環境中,青農商行的“高分紅、高股息”價值突顯,或將繼續驅動股價和市值進一步走高。
布局未來
銀行業作為典型的順周期行業,與經濟周期具有高度關聯性。如何挖掘新的增量市場、調整資產結構完成轉型,從而穿越周期、穩健發展是當前銀行業亟需解答的課題。
今年“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該詞已成為當下最“出圈”的熱詞,而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銀行業不僅貢獻了“金”力量,也從中探尋到了推動自身業務發展的新方向。
作為一家深植開拓基因的農商行,青農商行持續推出多維度、深層次、全方位的普惠金融產品與服務,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源頭活水。
公開信息顯示,針對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科技產業,青農商行按照人行 2023 年度科技型萬家企業白名單,做好白名單企業融資服務,滿足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推動科技金融投(保)貸、知識產權質押等融資模式增量擴面,開展科技特色支行建設,探索本行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如針初創期科技企業推出的“人才貸”、“創業擔保貸”、“投保貸”等產品;針對成長期科技企業推出的“專利權質押保險貸”、“高企信用貸”、“專精特新信用貸”、“園區貸”等產品。
截至12月末,累計對接高新技術、專精特新企業6000余家,信貸支持高新技術白名單企業706戶,貸款金額78.22億元;支持專精特新企業884家,貸款余額94.1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放眼未來,推動科技發展之時,青農商行“支農支小、服務本土”的初心也未曾更改。廣袤的鄉村沃野,不僅是普惠金融的“必答題”,也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試驗田”。
年報顯示,面對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青農商行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蹚”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形成了以“芯養貸”“鑫保貸”等產品為代表的支農信貸產品體系。
比如,青農商行針對養殖企業推出的“芯養貸”,該產品基于數字化技術對養殖活體進行量化評估,使得養殖活體成為了精準的、動態化的、可追溯的“數字資產”,所以青農商行可以此為抵押,解決養殖戶傳統可抵押資產少、第三方擔保難、資產處置難等融資難題。
雖然市值仍處于低估區間,但“酒香不怕巷子深”,隨著業績的高質量成長,青農商行將開啟價值提升之路。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