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上海數據交易所獲悉,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與上海數據交易所正式啟動國內首個數據交易鏈的建設工作,這也是國內數據流通交易領域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啟動儀式上,上海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李磊表示此舉是為貫徹落實《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積極響應《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
據李磊介紹,目前,上海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系統建立了登記、掛牌、交易、交付、清結算和憑證發放六大業務環節,通過建立數據交易鏈,利用區塊鏈存證和智能合約等技術使這些業務環節更加安全、高效和透明。
交易前,通過在智能合約中設定數據產品的基本信息、價格和交易方式等內容來實現數據產品的登記掛牌,為數據交易的后續步驟奠定了基礎。交易中,通過鏈上存證每一筆交易訂單、交付信息和清結算信息,交易的雙方都可以實時監測交易過程的進展,確保交易的可信度和準確性。交易后,通過區塊鏈生成交易憑證,每個憑證將會被分配一個唯一的數字標識,關聯整個交易過程的鏈上數據,支撐交易產品權力確屬、交易監管和糾紛處理等。
近期,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與上海數據交易所匯同國內主要區塊鏈科技企業、行業研究單位、頭部區塊鏈應用和建設單位以及相關業內資深專家學者圍繞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據要素安全流通建設方案進行了多次探索和深度交流,形成了建設數據產品全鏈路存證及未來跨鏈技術方面的共識。由此,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與上海數據交易所經與國內行業專家學者、主要區塊鏈科技公司、專業交易系統建設企業以及數據安全科技企業等合作方就建設目標實施步驟等完成了策略規劃和落地方案,并正式啟動了數據交易鏈的首期建設工作。
李磊在演講中提到,數據交易鏈的建設目標是構建一個技術自主可控、以平臺生態完善為核心的聯盟鏈技術體系,從而在數據產品流通交易中提供登記確權、存證防偽、數據溯源、交易監管等功能,進一步支撐數據安全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解決數據產品流通領域中權屬確定、可信流通、分布式交易等多維度的難點。數據交易鏈將基于國內自主可控的開源區塊鏈底鏈技術、智能合約開發技術、數據隱私保護技術、跨鏈信息互通技術等先進技術依據統籌設計、分期實施的策略建設而成。
數據交付領域的學者認為,未來數據交易鏈和隱私計算結合是隱私數據交付領域的重要技術方向。一家長期從事數據產品開發的企業表示,數據交易鏈的可信、不可篡改、公開屬性可形成數據產品的客觀市場評價,對數據產品的推廣和交易具有實際推動作用。而司法領域專家基于他們的實踐經驗認為,數據交易全流程的鏈上留存為可能的數據交易糾紛取證工作提供了基礎支撐,未來可與司法鏈等跨鏈打通,更高效解決交易糾紛。
“區塊鏈技術將數據交易系統的業務環節上鏈,大大提高數據交易的效率、安全性和透明度,使得交易參與主體互信互認,為各方從登記、確權到交付的交易全過程提供安全保障,體現交易所監管客觀公正?!鄙虾祿灰姿矫姹硎?。
據悉,數據交易鏈首期建設工作由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與上海數據交易所聯合上證所信息網絡有限公司、上海數據發展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上海信息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上海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各方專業公司共同完成。
“不遠的將來,我們也期待聯合各方共同建立統一標準,支撐全國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搭建基于區塊鏈的可信流通環境,進一步促進數據的互聯互通?!崩罾诒磉_了他的期待。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