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小微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是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通過數字化對普惠金融進行賦能,各銀行積極探索模式創新,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面和便捷化。近日,微眾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李南青表示,在抗擊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數字金融所支持的“非接觸金融服務”,有效助力了疫情防控,推動了金融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展望2022年,微眾銀行將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數字金融的能力和價值,實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伴隨產業數字化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我國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入全面升級的新階段。通過構建綜合化、開放化、生態化的移動金融平臺,銀行業提出了新時期數字化驅動金融服務能力提升的目標。
“‘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我們看到,2022年開年伊始,央行就印發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為新時期的金融科技發展勾勒藍圖、明晰脈絡?!崩钅锨嗾f,“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金融、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提升了用戶體驗和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有力支持了普惠金融的發展,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同時還大幅降低了成本及風險?!?/p>
從增長趨勢來看,2021年以來商業銀行的手機銀行客戶規模、活躍率均呈現穩健增長。易觀分析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商業銀行手機銀行APP活躍用戶規模由2021年一季度的5.84億戶增長到三季度的6.26億戶,并有望繼續保持穩健增長的態勢。
2021年12月CFCA發布的《2021中國數字金融調查報告》也顯示,手機銀行成為銀行業最重要的線上流量入口。各銀行積極推進戰略調整,將手機銀行定位于數字轉型的主要抓手和落地平臺,加碼布局開放。在過去一年里,各家銀行對手機銀行平均進行了2.2次較大的版本更新,其中最多的更新了10次。
而從數字金融服務企業、支持產業的角度看,銀行業需要不斷創新服務手段、模式和場景,提供新的服務思路,延伸服務半徑與精準觸達。例如,在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中,“首貸戶”融資困境較突出。讓更多從未獲得過銀行信貸支持的小微企業成功申請到首筆貸款,不僅是企業主的殷切期盼,也是當前銀行業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作為國內首家成立的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已服務超3億個人客戶和240萬小微企業,并在拓展“首貸戶”方面交出了可喜的答卷。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微業貸”授信企業中約60%為“首貸戶”,2021年當年新增“首貸戶”超過了7萬戶。
供應鏈金融與數字技術的深度結合,能有效解決供應鏈條上各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滿足小微企業"短小頻急"融資需求方面效果顯著。微眾銀行于2021年11月啟動“百業千億計劃”,將充分延展其供應鏈金融行業覆蓋面。其未來3年計劃投放3000億元專屬資金,提升供應鏈金融行業覆蓋率到90%,目標與超過1000家行業龍頭企業達成合作,持續支撐產業成長。
“我們將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數字金融的能力和價值,實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要發展數字經濟,彌合‘數字鴻溝;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戰略目標?!崩钅锨嘀赋?。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