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間,央行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氛J為,總體來看,2020年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為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加強存款管理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有利于保持金融機構負債成本合理穩定,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為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營造良好條件?!秷蟾妗分赋?,人民銀行高度重視加強存款管理,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機構嚴格執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規定。同時,人民銀行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簡稱“利率自律機制”),對存款利率進行行業自律管理,維護存款市場有序競爭。
為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2019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加強存款自律管理,督促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有序整改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秷蟾妗分赋?,截至2020年末,活期存款靠檔計息產品余額為1.2萬億元,較整改前壓降5.5萬億元,壓降比例超過81%;截至2020年末,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已順利實現余額清零目標,共壓降15.4萬億元。
與此同時,《報告》指出,為引導結構性存款規范有序發展,2019年12月人民銀行組織利率自律機制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范圍,督促銀行合理確定利率水平。同時,銀保監會也采取措施,督促銀行有序發展結構性存款業務。2020年12月,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為1.25%,較2019年12月下降1.18個百分點。同時,結構性存款的整體預期收益率和兌付收益率也快速下行,2020年12月分別為3.09%和3.03%,較2019年12月下降0.5個和0.54個百分點。2020年末結構性存款余額為6.3萬億元,較2020年4月的最高點10.7萬億元減少4.4萬億元。
此外,《報告》指出,在加強對異地存款的管理方面,為引導地方法人銀行更好地服務本地,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人民銀行將于2021 年第一季度起,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 (MPA),禁止其通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已發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結清。無實體經營網點,業務在線上開展的銀行除外,但此類銀行展業范圍不受空間限制,實質上已成為全國范圍內經營的銀行,所以存款利率自律要求參考國有銀行執行。
“存款基準利率作為利率體系的‘壓艙石’,要長期保留?!薄秷蟾妗分赋?,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發揮利率自律機制的作用,加強對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結構性存款、異地存款的管理,防止非理性競爭,維護存款市場有序競爭,保持銀行負債端成本穩定,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創造良好環境。
發展綠色金融推動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報告》明確,人民銀行將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好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和規劃,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三大功能,逐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
具體來看,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三大功能方面,《報告》提出,一是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為促使綠色金融發展聚焦綠色低碳領域,應通過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強制披露、 綠色評價、行業自律、產品創新等多種政策措施,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向清潔能源、綠色轉型、碳捕集與封存等綠色創新項目傾斜。二是做好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管理。應通過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環境和氣候風險分析等手段,增強金融體系管理轉型風險和氣候變化風險的能力。三是在碳中和約束下促進碳價格發現。應圍繞碳中和目標,制定具有強約束力的碳排放指標。推動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設計好與碳交易相關的金融產品和交易機制,在碳排放約束下促進市場發現合理的碳價格。
為發揮好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三大功能,應逐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秷蟾妗诽岢?,一是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上刃性囉镁G色金融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推進綠色金融規范發展,為在全國推動實施銀行可操作、企業得實惠的綠色金融標準積累寶貴經驗。
二是完善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建立金融機構氣候和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引導社會投資向綠色低碳等環境友好型企業傾斜。
三是構建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定期開展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研究綠色資產和棕色資產差異化設置風險權重的可行性。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低碳領域的信貸支持。
四是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通過創新產品工具、提高定價合理性、加強環境風險管理等手段,繼續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產品,建設碳市場,發展碳期貨。
五是加強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繼續在G20、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 (NGFS)、“一帶一路”等多邊框架和中歐、中英、中法等雙邊框架下深化綠色 金融國際合作。
關注大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
《報告》指出,境外寬松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值得關注。一般而言,主要央行實施寬松政策過程中,其境內流動性會向境外漏損。但在過去,危機時期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容易引發市場恐慌,導致資金出于避險目的又回流主要發達經濟體,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漏損對政策效應的影響。而本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過程中,全球流動性回流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規模減少。相較而言,我國形勢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2020年境外資金流入我國債券市場超過1萬億元,60%以上是境外央行的長期資金,購買的主要品種是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
《報告》認為,長期來看,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復蘇態勢明確,主要經濟體央行寬松貨幣政策將可能退出,屆時資本流動方向也可能出現變化,這對我國這樣的超大型經濟體而言是正常的,但也要防范相關風險。
《報告》還指出,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過去1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實質貢獻平均達到30%左右,宏觀政策溢出效應顯現,不再單純是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溢出效應的被動接受者。而且,2020年以來,我國堅持正常貨幣政策,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正常貨幣政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利率保持在合理區間,沒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二是央行資產負債表規?;痉€定,銀 行貨幣創造的市場化功能正常有效發揮;三是宏觀杠桿率和貨幣信貸增速遠低于2009 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期。
“總的來看,堅持正常貨幣政策比較好地把握了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2020 年我國經濟增長 2.3%,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有利于帶動全球經濟恢復,進而有利于其他主要經濟體未來恢復貨幣政策正?;倪M程?!薄秷蟾妗贩治龇Q。
合理評估居民部門債務風險
近期各方對我國居民杠桿率上升的問題關注較多。對此,《報告》指出,我國大約有20%的居民債務與經營性活動相關,剔除后我國居民杠桿率在國際上處于合理水平。我國居民部門的經營性債務,主要來自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性貸款,也有一些個體戶使用消費貸、信用卡資金經營周轉。2020年上半年末,BIS口徑的我國居民杠桿率為59.1%,已接近歐元區和日本;但剔除經營性居民債務后,同期居民杠桿率降至46%左右,在國際上仍處合理水平。
《報告》分析稱,我國居民部門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宏觀空間也已不大。在堅持“房住不炒”、強化消費金融監管的背景下,居民債務增速已從前幾年超過20%放緩至當前的15%左右,居民杠桿率上升的速度亦有所放緩??紤]到我國居民杠桿率中有相當部分是具有自償性的經營性債務,加上我國高儲蓄率的“厚家底”、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較高的“緩沖帶”,以及居民債務高度分散、集中度較低的特點,我國居民部門債務風險尚在可控范圍。但也要看到,2011年以來我國居民部門杠桿率持續走高,2011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的上升幅度超過31個百分點,居民債務繼續擴張的空間已非常有限,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總體而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注重需求側管理,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激發國內消費潛力,但不宜靠發展消費金融來擴大消費?!薄秷蟾妗窂娬{,要堅持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更多從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結構、改善消費環境等方面發力,始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增強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
對于下一階段的主要政策思路,《報告》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的關系,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以“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為目標,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同時根據形勢變化靈活調整政策力度、節奏和重點。
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鞏固貸款實際利率下降成果,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穩定市場預期,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加強監測分析和預期管理,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妥善處置好個體機構風險和重點領域風險,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