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華為已經收購持牌支付機構訊聯智付,后者相關公司職能已經被華為方面接管,工商變更和監管審批還在進行中。獲得支付牌照后,華為將成為繼小米之后,第二家擁有支付牌照的手機廠商,也意味著華為未來或將進軍支付領域。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華為正在招聘大量與支付業務相關的崗位,包括負責備付金管理、路由、支付清算工作的崗位,以及網絡運維崗和銀行合作崗等崗位。
央行于2020年1月20日、1月22日先后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稿)》,電子支付市場集中度達到監管上限,將被認定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情節嚴重或面臨拆分。據安信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寶、微信支付在第三方移動支付份額占比分別為55.6%、38.8%,處于預警情形。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監管環境,有利于其他企業支付業務的崛起。
2020年以來,多家互聯網頭部企業通過收購方式先后入局。1月拼多多收購付費通,9月攜程收購東方匯融;同月,字節跳動收購合眾支付獲得支付牌照,并于今年推出“抖音支付”;11 月快手也通過收購易聯支付斬獲1張支付牌照;B站,雖尚未明確獲得支付牌照,但完成對 “bliblipay.com”、“bliblipay.cn”等域名備案。2016年后,央行原則上不再發放新增支付牌照,迄今為止,國內共發生30起對支付公司的收購事件,小米集團、美團、唯品會早在2016年就開始布局支付領域,滴滴也在2017年完成對一九付的收購更名為“滴滴支付”。
機構表示,互聯網企業進軍支付領域,其一是為了構建自己的支付通道,完成閉環布局。其二,是希望借助支付入口,在自身巨大的C端流量基礎上,為其開展其他金融業務打好基礎。其三,獲得相關支付交易數據。其四,提高自身合規性。
梳理相關上市公司:
潤和軟件:與華為合作推出相關開發平臺,廣泛應用于智能支付等領域。
科藍軟件:與華為聯合推廣華為錢包(huawei pay), 數字身份認證(eID)和基于鯤鵬系列服務器的金融行業解決方案。
拉卡拉:第三方支付公司,此前與華為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了《業務合作框架協議》,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圍繞華為終端,連接華為用戶與公司商戶,開展手機POS收款、會員營銷、便民業務和華為PAY推廣等面向海量用戶和商戶的業務合作。
責任編輯:Rachel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