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020 INCLUSION?外灘大會”在上海舉行。
這個全球高級別金融科技大會首次召開就云集了500余名各國經濟學家、諾獎得主、企業家、技術大咖,共同探討最前沿的金融科技技術及商業落地,并設立展示區,讓參觀者實地感受金融科技助力產業發展、賦能綠色生活的豐富場景和最新技術。
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出席外灘大會,并在“開放銀行金融生態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和與會嘉賓分享關于開放銀行的最新思考。
自2018年率先提出“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以來,浦發銀行持續開展前沿趨勢研究與基礎平臺建設實踐,并取得了顯著進展。
讓我們聽潘行長講一講,浦發銀行是如何打造開放銀行新范式,營造金融新生態的吧!
01 把握時代發展新趨勢
中國的開放銀行是由市場驅動的
是傳統商業銀行為應對日益嚴峻的金融脫媒、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等沖擊,主動作出的自我變革。
是伴隨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型,商業銀行為更好地融入產業生態、服務社會民生,主動作出的關鍵抉擇。
是商業銀行利用數字技術,更好發揮金融供需平臺價值,構建生活與金融場景,搭建平臺生態的重要舉措。
近期,國家部署了以經濟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戰略,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方面,以新基建、新產業、新科技、新消費為代表的新經濟,將為開放銀行創新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另一方面,銀行業必須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經營理念、創新業務模式、增強數字化服務能力,主動把金融服務融入社會治理、企業生產、人們日常生活中。
02 打造開放銀行新范式
開放銀行是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浦發銀行推出的“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是未來銀行的一種全新的業務模式和經營理念,也稱之為BaaS服務(Bank as a Service)。
BaaS服務:銀行圍繞用戶的全生命周期需求,開放產品與服務、交易與流程、數據和算法,并與金融科技公司、供應商、第三方開發者等合作伙伴共享共創,從生態場景出發,運用數據智能驅動,為客戶提供金融+非金融打包解決方案,創造極致體驗和價值。
聚焦開放銀行建設的三個本源
以客戶體驗為中心
通過開放銀行BaaS模式,重構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從單點式的金融產品買賣關系,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由場景連接的價值網。
通過開放銀行平臺,可以整合各方資源,為客戶提供一攬子打包解決方案,提供智能、便捷、個性化服務體驗。
以價值共創為目標
銀行、客戶、業務合作伙伴、科技公司等在一個平臺上,各方應以長期發展與價值共創為目標。共同發掘價值洼地,通過業務共創、資源共享、平臺共建,創造價值增量。
以數字科技為要素
運用AI、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把銀行服務融入到客戶場景中,把低頻的金融服務轉變為融入客戶生產生活場景的高頻互動。
貫通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促進C端與B端供需彈性匹配,驅動產業鏈協同升級,實現需求觸發的逆向價值傳導。
03 共建開放金融新生態
隨著開放銀行建設不斷深化推進,銀行業已邁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
打造生態化經營模式
在生態模式下,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與客戶、商業合作伙伴共生共榮,以長期價值、合作共贏為目標,聚合產業與生態、客戶與場景、科技與金融方面的優勢資源,凝聚網絡效應,共同營造豐富、活躍、可持續發展的共享生態。
推動數字化融合創新
運用科技手段賦能,聯動生態伙伴融合創新,用科技為生態繁榮與發展注入持續的活力。
一方面,持續提升全棧數字化能力,聯合生態伙伴,推進基礎技術數字化、應用技術數字化、業務鏈路數字化、場景生態數字化。
另一方面,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打造具有一定特色和優勢的創新業務模式,賦能生態參與方。
建設高效的協同機制
各生態參與方是一個有機整體,應構建一套覆蓋業務、技術、數據、安全等領域的治理與協同機制,加快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銀行規范,構建高效、有序的協同機制,促進開放銀行健康長足發展。
夯實全方位風險管控
開放銀行要行穩致遠,必須加強風險管控。全面梳理生態利益相關方的權利和義務,做好消費者權益和隱私保護,建立有效的業務風險應對機制,構筑立體式網絡安全防御體系,營造一個安全、可信、可靠的生態環境。
在數字經濟浪潮之中,開放銀行所代表的新金融發展模式,正推動銀行業突破傳統模式的瓶頸,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信在監管、金融機構、合作伙伴等各方共同努力下,開放融合的金融生態必將蓬勃發展,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