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zjj55"><delect id="zjj55"></delect></video>

<big id="zjj55"><listing id="zjj55"><del id="zjj55"></del></listing></big>

<menuitem id="zjj55"><delect id="zjj55"><pre id="zjj55"></pre></delect></menuitem>

<output id="zjj55"></output>
<video id="zjj55"></video>

<menuitem id="zjj55"></menuitem>

    <video id="zjj55"><listing id="zjj55"></listing></video>

    <menuitem id="zjj55"></menuitem>
    <output id="zjj55"><delect id="zjj55"><pre id="zjj55"></pre></delect></output>

    <menuitem id="zjj55"></menuitem>
    <menuitem id="zjj55"></menuitem>

        <big id="zjj55"></big>
          1. 移動端
            訪問手機端
            官微
            訪問官微

            搜索
            取消
            溫馨提示:
            敬愛的用戶,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會導致頁面瀏覽異常,建議您升級瀏覽器版本或更換其他瀏覽器打開。

            專訪潘衛東:科技將重新定義浦發銀行

            方海平 周炎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20-06-22 11:41:47 銀行 科技 數字金融
            方海平 周炎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20-06-22 11:41:47

            核心提示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在位于上海外灘的浦發銀行大樓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提及這一計劃,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式對外推出。

            當開放銀行的概念開始在銀行業流行,作為先行者的浦發銀行正準備推出開放銀行2.0版本。5月13日的下午,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在位于上海外灘的浦發銀行大樓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提及這一計劃,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式對外推出。

            歷史的車輪滾滾,無數次的時代更迭改變了無數巨頭的命運。作為曾經的大象,銀行業在血腥的互聯網時代面臨著變革的難題,此刻是更開放,還是自己做生態?如何爭奪流量與用戶?如何與BAT合作又能保持自己品牌的影響力?如何解決銀行穩健強監管的文化與金融科技創新文化的融合?

            兩年前,浦發銀行率先在業內發布了API Bank,提出“無界開放銀行”的理念,這一理念很快被正處于數字化轉型中銀行業廣為采納和應用。換言之,銀行通過“api”接口的方式將自己內嵌到各個非自己主導的業務場景中,這是一種另類戰略打法,與此前部分銀行在自己的生態體系內自建非金融業務有所不同。

            截至2019年底,浦發銀行投產400個API、接入210家合作方,API交易數量超過16000萬筆,涉及賬戶管理、貸款融資、投資理財等九大類業務領域。

            “在完成開放銀行1.0版的運作后,就要考慮標準的問題、通用的問題、共享的問題,開放就是要一起研究、一起合作,未來一定是合作大于競爭?!迸诵l東說。

            近年來浦發銀行成為開放銀行浪潮中的“領頭羊”,曾是浦發短板的零售業務躍升為全行第一大收入貢獻板塊,目前在總收入中占比約42%。

            在科技浪潮中,銀行家必須關注和深刻理解時代的趨勢。潘衛東每年都會參加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的大會,他需要與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思想同步。

            但科技僅停留在概念遠遠不夠,科技更需要對這家銀行在戰略定位、思維模式、組織架構、文化上進行改造。

            “銀行即平臺?!迸诵l東提出了這一個認識,他認為數字化對銀行業務的改造是顛覆性的,未來的銀行是經營數據資產的銀行,必須要對技術和業務邏輯有全面的認知,相比傳統“以我為主”的商業模式,未來一定是客戶觸發型的。采訪過程中,他三度強調要“倒過來”想問題。

            潘衛東明確表示,對科技投入會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未來會是銀行最大的一塊投入?!斑@是個高投入的、一直迭代的、永遠在路上的事?!逼职l銀行2019年對技術投入達42億元,在該行總收入中占比約2%。

            未來已來,科技將重新定義浦發銀行。

            戰略:客戶體驗和數字科技雙輪驅動

            “開放銀行,API接口,這些概念其實做科技的人都知道,但我們做到了更進一步,我們把它融入到了業務,賦予了業務內涵,走通商業模式,這個是開創性的?!?/p>

            《21世紀》:科技對銀行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機會,在浦發新的三年戰略規劃中,如何定位科技?

            潘衛東:2019年我們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股份制商業銀行,推動全行成為新時代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和先行者”的戰略目標。

            為有效推動全行戰略實施,很重要的是強化“雙輪驅動”,也就是要著力實施客戶體驗和數字科技雙輪驅動。一方面,將通過打造極致客戶體驗,有效應對銀行業在經濟下行階段的市場分化與存量博弈,以極致體驗為核心打造客戶經營模式,推動客戶和業務的長期、良性和可持續增長。另一方面,將通過強化數字科技驅動,順應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潮流,利用銀行傳統市場優勢,將數字科技與客戶旅程等領域緊密結合,實現銀行內部、銀行與客戶、銀行與合作伙伴之間、銀行與非銀行服務之間互聯互通,打造閉環、穿透的數字化服務體系,重塑全行增長新動力。

            《21世紀》:浦發是如何推進這一戰略落地,用哪些關鍵抓手關鍵階段可以形容我們的核心戰略?

            潘衛東:2015年開始我們在推行全行新一代信息系統建設,2017年一次切換成功,當時壓力很大,但是成功了。

            然后就開始考慮科技發展趨勢問題,其實當時科技的很多概念在國內銀行業中還是剛剛出現,我比較關注科技,每年都會參加Gartner的大會,跟全球頂尖企業的CIO們一起討論全球IT趨勢,這個過程對我觸動很大。

            2018年開始新一輪的三年規劃,2017年底行里開始開會討論定什么目標,當時提了銀行面臨的很多問題,我們認為最關鍵、最核心的、對所有問題都有答案的,就是科技。

            但是具體怎么實施?當時提出來后就發現,執行是沒有參照系的。那個時候,我們就去全世界很多市場都了解過,一對比就發現,其實中國的銀行業在科技上的發展并不落后,我們的互聯網環境有一定優勢。歐洲很多銀行通過收購科技公司的方式來發展,全世界最早的全線上銀行出現在英國,后來也被收購了,這說明這個概念很好,但是生存很難。

            但中國的銀行有嚴格的經營范圍,必須通過內生發展的方式實現科技升級。通過這些思考之后,我們就提出“無界開放銀行”的路徑。開放銀行、API接口,這些概念其實做科技的人都知道,但我們做到了更進一步,我們把它融入到了業務,賦予了業務內涵,這個是開創性的。

            銀行的技術規劃只能自己做,必須在戰略上、布局上想明白整體效果,對高管挑戰很大,銀行的高管一定要深度理解技術,沒有全面的認知,未來在商業模式的選擇上會迷失方向。

            《21世紀》:那么隨著第一步完成,開放銀行戰略的下一步是什么?

            潘衛東:我們現在把原來最初提出來的概念稱為1.0版本,我們今年要發布開放銀行2.0版本,作為先行者要考慮標準的問題、通用的問題、共享的問題。開放的概念就是要一起合作,合作大于競爭,全部開放,一起研究,靠自己封閉做不好,這點對銀行有挑戰。銀行原來是封閉的,分條線板塊的。

            科技是個高投入、一直要迭代、永遠在路上的事,需要大行帶頭,聚集少數頭部公司,然后把其他機構帶動進去。不成立標準就會很混亂、有風險,我們現在關心的是這些,標準怎么做,架構怎么搭,安全性怎么樣等等。

            浦發銀行2020年一季度主要財務數據

            《21世紀》:我們注意到浦發銀行最新提出了全棧數字化的概念,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概念,它的內涵是什么?

            潘衛東:這其實跟今年的疫情有關,疫情期間銀行網點只開放20%-25%,理論上對零售的沖擊會很大,而且一季度的目標是”開門紅“,所以壓力很大,但事實上我們零售業績卻不降反增,這比行內推行數字化的宣傳效果要好很多,比我們開十次會去講都要好,員工都意識到這個重要方向,所以就想借著這股勁好好推一下。

            但具體怎么推?我就提出“全棧數字化”概念,這是個技術用語,講的是廣度和深度,意思就是我們全行要全面加速數字化進程,前中后臺全方位改造。

            《21世紀》:未來對金融科技的投入是怎么計劃的?具體投向哪些領域?

            潘衛東:肯定會持續加大投入的,至少保持兩位數增長,未來科技投入一定是銀行最大的一塊投入,從銀行利潤的體量來看,也是完全支撐得了的。

            具體投向上,我們也有詳細的規劃,云計算、區塊鏈、分布式技術等。新基礎設施需要長期持續投入,研究前沿技術,形成規?;瘧?。傳統上銀行只關注應用,不考慮研究,但今天我們必須要跟蹤一些新的技術趨勢,比如人工智能等最新的技術趨勢等。

            我希望未來科技人員最終占到浦發員工至少20%,也就是1萬人以上。對標國際領先銀行,很多已經達到25%。

            執行:紅海的C端與藍海的B端

            “我認為B端還是一個藍海,目前互聯網公司更加關注C端,而B端都在探索期,沒有哪家公司能做到一家獨大?!?/p>

            《21世紀》:業內把科技銀行分為兩種思路,一種是有些銀行零售基礎做得很好,他們重心是建立自己獨立的生態,聚焦在自己的app。另一種則是開放銀行,把自己建在場景中。你們為何采取了第二種呢?

            潘衛東:有些同業長期經營零售,做得很好,規模、收入貢獻都很大,我們現在思路不大一樣,主要也是考慮到時代不一樣。在開放時代,其實核心就是服務,把客戶服務好,把體驗做上去。這種體驗不僅僅是金融服務,還包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蛻粝M覀冏詈米兂梢粋€整體,開放銀行就是這個概念。

            《21世紀》:做開放銀行,會不會導致銀行自身的品牌被弱化?

            潘衛東:這是個理解的問題,作為一個“用戶”,意味著隨時可以刪除或下載你的APP。用戶關心的是哪里買更優惠,關心的是體驗,其次才是品牌,我的判斷是,今后開放銀行客戶可能根本不在乎品牌,用得好就行,這就是互聯網思維,就是流量概念。以前銀行有個定式思維,以我為主,我銀行要做個什么產品,但客戶可能不買賬。所以,對我們最大的挑戰是:要倒過來想問題。

            《21世紀》:現在對銀行的APP的用戶數和日活有考核嗎?

            潘衛東:對,每天、每個月的數據我們都有統計,并且穿透管理。我們會對標同業,找自己的薄弱點和差距,然后在別人的方案之外尋找更好的提升途徑。就像彎道超車一樣,一輛車在不維護底盤的情況下開得很快肯定會出現問題,做好底盤變道才有機會。

            科技為我們這樣的銀行帶來了想象力。原先人們會覺得我們就是股份制銀行,怎么可能在客戶總量上超過國有大行?但那些頭部的互聯網公司告訴我們,這件事可以另辟蹊徑。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抓住了客戶的痛點,對客戶的認知需要不斷深入。這個道理很老套,但是很重要。未來銀行要在無限的細分市場中精準服務,千人千面,以前成本太高,而技術讓這一切變成可能。

            《21世紀》:除了零售條線的科技改造之外,公司金融、金融市場兩個領域是如何應用金融科技的?

            潘衛東:這兩個領域共同的客戶是B端,我認為B端還是一個藍海,目前互聯網公司更加關注C端,而B端都在探索期,沒有哪家公司能做到一家獨大。銀行在這方面有天然優勢,底層邏輯是,互聯網公司與B端客戶有一定的競爭性,而銀行是專心服務B端客戶的機構。目前浦發銀行已經形成了B端的布局輪廓,對我們而言也有挑戰,但應該會比互聯網遇到的挑戰少。

            浦發銀行2019年度主要財務數據

            辯思:互聯網平臺VS銀行平臺

            “銀行自身就是平臺,一個有牌照和信用背書的平臺”

            《21世紀》:現在互聯網的頭部經濟很明顯,渠道為王,銀行有流量焦慮嗎?

            潘衛東:肯定有。但浦發是業內最早與互聯網合作的銀行,很早之前就與螞蟻金服建立了信用卡合作。當時誰也不知道與互聯網合作后會怎樣,但浦發在合作中鍛造了自己的能力,線上經營能力提升比同業起步更早。

            《21世紀》:在與互聯網的合作中,如何保持話語權?

            潘衛東:在互聯網流量面前,不少小銀行的確犧牲了一些話語權。作為銀行,肯定不會向很多互聯網企業那樣前期依賴“燒錢”做大規模,因為銀行是嚴監管行業,財務極為規范。因此要另辟蹊徑,在政策框架之內做好用戶體驗升級,與互聯網公司錯位發展。

            銀行本身就是個平臺,只不過以前我們都沒把它當做平臺,而且有牌照和信用背書,同時與別的業態不是競爭關系。因此銀行不會完全走互聯網發展的道路,還是得精準把握銀行自己的屬性。

            《21世紀》:主要挑戰來自哪里?

            潘衛東:是血腥的市場表現?;ヂ摼W的角逐是很血腥的,并且是結果導向的。我們可以學習互聯網的打法。我現在跟我們行里相關部門也說,僅僅觀察網點交易量遠遠不夠,更需要關注APP用戶每個點擊背后的動機和考慮。這對員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涉及社會學、心理學,如何合理分析客戶行為,并推送客戶在當下最需要的信息,給客戶實時反饋,完成實時交互,最好是在三分鐘以內,否則客戶已經離開了。這些國外已經有銀行做到了。

            事實上金融機構做成這件事情比電商更難。因為買賣貨品是較為簡單的服務,而金融服務是很復雜的服務。所以說我反復強調要“倒過來做”,客戶驅動,在系統架構上銀行原有核心已經變得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數據交換架構的構建,這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未來的核心系統其實是數據的存儲交互分析系統。

            《21世紀》:執行層面,銀行內部變革上做了哪些工作?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潘衛東:最核心的是文化的改造。銀行業是穩健經營的行業,試錯成本高昂,相比于互聯網公司,我們容錯率低,所以難度可想而知。這次疫情抗擊也是一次教育,我們現在推全棧數字化的目的,就是讓員工看到這樣做是對的,讓他發自內心地認同。以前可能有些人覺得不做這些(數字化轉型)也行,現在認清了這個很重要,是個生與死的問題。

            《21世紀》:現在你們團隊上、組織架構上是個什么類型的組織?

            潘衛東:我們一直在做架構改造,從前年開始,先是零售和科技團隊的融合,他們一起上班,一起研究需求、測試,去年開始公司部門也和技術團隊融合,現在金融市場部、運營部門慢慢都跟技術部門融合,業務和人員都是,部門一定要緊密融合,這就是具有敏捷彈性的一種技術架構的模式,這個很重要,內部要淡化條線、業務板塊,客戶不在意這些,銀行自己也不能過于在意。未來銀行的業務人員是科技人員,技術是銀行的主要業務。

            浦發銀行2017-2019年度資產規模指標

            《21世紀》:這一系列科技投入、改造和布局,在業務層面、未來的商業模式上希望達到什么樣的格局,實現什么目標?

            潘衛東:業務上的指標很多,客戶增長就是個現實的目標,但是我現在的想法中這只是一方面,不是最著急。還是要把非金融和金融之間的關系想得再透徹一些,真正核心的是思路要倒過來,以前以我為主,下一步要建立客戶觸發型的運行和管理系統,這個是今天的重點。那么邏輯就完全倒過來了,架構要徹底重構,這個很有挑戰。

            我現在不是最看重單個業務的收入,主要看收入的持續性,還是要把客戶穿透,夯實基礎,用科技的思維去做業務,互聯互通,打通之后(客戶)自然就來了。

            我們現在在建數據中臺,系統本身邏輯很簡單,但是架構那么復雜、數據量那么龐大,交互性要求很高,要自己去規劃、布局,想好整體的效果,這對銀行高管要求很高。銀行高管應該真正理解技術,要不然到最后無法判斷和掌控風險。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

            為你推薦

            猜你喜歡

            收藏成功

            確定
            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好紧好湿好硬国产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_国内激情精品久久久

            <video id="zjj55"><delect id="zjj55"></delect></video>

            <big id="zjj55"><listing id="zjj55"><del id="zjj55"></del></listing></big>

            <menuitem id="zjj55"><delect id="zjj55"><pre id="zjj55"></pre></delect></menuitem>

            <output id="zjj55"></output>
            <video id="zjj55"></video>

            <menuitem id="zjj55"></menuitem>

              <video id="zjj55"><listing id="zjj55"></listing></video>

              <menuitem id="zjj55"></menuitem>
              <output id="zjj55"><delect id="zjj55"><pre id="zjj55"></pre></delect></output>

              <menuitem id="zjj55"></menuitem>
              <menuitem id="zjj55"></menuitem>

                  <big id="zjj55"></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