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央行成都、廣州分行分別對外公示該地區首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成都6個,廣州5個。
成都、廣州創新應用各有特點
從參與機構來看,成都首批創新應用申請機構包括傳統商業銀行、互聯網銀行、科技公司、支付機構。
在技術應用方面,成都首批創新應用涉及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OCR、智能語音合成及分析等多種前沿信息技術,提升技術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
在場景方面,成都首批創新應用有三個重點:
一是紓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整合多種渠道,打破系統和數據壁壘,探索實現銀政數據融合應用和可信共享,提高金融機構定向融資效率和信貸服務范圍。
二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強化農戶信貸風險管理,優化金融用戶體驗,提升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
三是延伸金融服務范圍。探索跨界合作,加強業務協同,開展安全交叉驗證,推動知識產權抵押融資發展,探索靈活用工人員收入安全保障新模式,為做好“六穩”、落實“六?!碧峁┙鹑谥?。
廣州首批創新應用申請機構包括傳統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科技公司,涉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TEE等技術。
場景方面,廣州首批創新應用圍繞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跨境貿易結算等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展開,體現了金融科技兼容并包、融合賦能的特點。
一是著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金融服務難題。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信貸模型,運用物聯網技術多維度采集、挖掘企業生產經營數據,建立貸后監測模型,提高信貸監測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廣州農村商業銀行利用大數據和復雜網絡技術構建風控決策模型,識別群體欺詐行為,降低小微企業融資的欺詐風險,高效識別優質客戶。
二是提升跨境結算業務的風控水平,助力“穩外貿”。中國工商銀行廣州分行、廣州銀聯網絡支付、云從科技利用多方安全計算技術,融合應用多方數據,打造基于多方安全計算的溯源認證體系,實現對跨境結算時貿易背景真實性的輔助核驗,降低跨境貿易結算過程中存在的信息缺失風險。
三是積極探索前沿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融合應用。廣發銀行基于知識圖譜技術分析企業關聯關系和客戶經理關系網絡,實現快速的風險挖掘、風險分析,為對公客戶提供安全信貸服務,為個人客戶提供安全理財產品銷售服務。交通銀行廣東省分行、京東數科融合運用流媒體、虛擬現實、多方安全計算等多種技術構建線上金融服務渠道,延伸金融服務半徑,提升金融服務便利性。
創新應用已集齊9地,銀行參與90%
目前,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范圍包括北京、上海、重慶、深圳、雄安新區、杭州、蘇州、成都、廣州等9個地區。
成都、廣州公示首批創新應用之后,意味著9個地區均公布了各地區創新應用情況:除北京公布了兩批之外,其余地區均只公布了首批,共60個創新應用,其中,54個項目有銀行參與,銀行參與度達90%。
除了銀行之外,各創新應用的申請機構還有清算機構、征信公司、科技公司、科研所、支付機構等,創新應用不僅僅是試點前沿技術在各金融場景的應用,也可以在試點環境下,探索不同主體如何合作提供創新金融服務。在金融跨界合作越來越頻繁的趨勢下,這樣的探索具有深刻的意義。
各地區創新應用也各有特點。
比如,重慶、成都兩地的創新應用中,均有基于當地方言的智能銀行服務的探索,這是其余各地都沒有的。這與重慶、成都獨特的方言環境、方言認同度高有關,據統計數據顯示,在6-20的人群中,重慶97.5%的人可以熟練使用方言,成都的情況與重慶相差無幾,兩地的方言與普通話相差較小,不會方言的外地人也可以與使用方言的本地人溝通。而在銀行智能化發展的趨勢下,讓機器理解方言,對于方言文化盛行的重慶、成都人來說,可以大大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性,推動金融普惠性。畢竟,金融普惠往往體現在細微處。
再如,深圳、廣州兩地的創新應用都強調對跨境金融服務的探索,這與兩地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獨特的跨境金融需求密切相關。
在第一批創新應用全部就位之后,接下來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走向如何,移動支付網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