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處在一個新的貨幣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征是金融的高度技術化,數字貨幣興起,正如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姚前所言,技術對貨幣的影響正達到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狀態,并將繼續演繹、拓展和深化?;ヂ摼W時代,數字金融成為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全新的支付體系覆蓋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金融數據濫用和金融安全,則成為聚焦的重點,德國學者諾伯特·海林博士的《新貨幣戰爭: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一書,給我們提供了非常獨特的觀察視角。
“反現金運動”的幕后勢力
數字公司如蘋果、亞馬遜、Alphabet(谷歌的母公司)、微軟和臉書以及中國的數字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在幾年內均躋身全球最有價值公司前列,它們幾乎整合了所有行業的業務,并且由于競爭者極少而具有極高的利潤率。諾伯特·海林從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塑造世界的角度出發,為我們詳細闡釋了金融技術變革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數據安全、個人隱私問題。書中的案例分析十分精彩且聞所未聞,顯然,在技術的包裝下,數字化的社會里存在一種“黑暗勢力”,這值得我們所有人警惕。電子支付和無現金社會不再只是華麗的創新名詞,也不能代表金融創新的最新成果,其對法律和規則的破壞性影響不能小覷。
如作者在序言所稱,用技術方案解決社會問題的愿望總是帶有欺騙性,只有當社會條件和權力關系對此有利時,技術解決方案才能夠完成其任務。在全球跨國公司和隱秘組織發起的“反現金戰爭”背后,諾伯特·海林圍繞生物識別技術、跨國影子勢力的洗錢活動、對國家主權的挑戰以及金融數據的安全等,挖掘出一系列鮮為人知的事例。他還詳細分析了東西方支付模式的差異,這種差異既有消費文化、貨幣體系和信用環境的影響,同時也預示了世界貨幣體系的競爭愈加激烈,數字貨幣的崛起成為最大的挑戰者。
此前大熱的比特幣以及相關的區塊鏈概念,掀起了一波投機和市場的跟風,卻也暴露出金融創新的弱點以及資本市場的逐利性。在巨大的商業利潤背后,支付領域的競爭已逐步演變為一種金融創新與個人隱私侵犯的“合法性運動”。從國際國內的一些典型案例來看,支付領域的“腐敗”“盜竊”“洗錢”等問題正越來越嚴峻,在資本的游戲中,金融科技的創新同樣會失去信念和原則。在利益驅動的社會中,科技創新從來是一把“雙刃劍”,必須有相應的法律和規則對其進行制衡,否則后患無窮。
“去中心化”的風險
大型跨國公司紛紛涉足區塊鏈和數字貨幣。2019年6月,Libra協會發布了“Libra白皮書1.0”,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極大爭議;2020年4月,2.0版本推出,其中更改了四條內容:新增錨定單一幣種的穩定幣;通過穩健合規性框架提高Libra支付系統的安全性;在保持Libra主要經濟屬性的同時,放棄未來向無許可系統的過渡;在Libra儲備資產的設計中建立強大的保護措施。這表明,完全“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顯然不符合國家和政府的貨幣主權屬性。
單純通過數字貨幣以及區塊鏈等現代技術來解決社會問題的企圖,大都與平民無關,而是背后潛藏的資本、權力作祟。比如,肯尼亞的電子支付系統毫無個人隱私保護可言;印度政府打著打擊犯罪和反腐的旗號,推行“去現金改革”的激進措施,結果數據濫用和生物識別特征的破壞性超出了技術范疇……移動金融高度發達的社會,電子支付領域的洗錢活動以及金融數據濫用問題屢見不鮮,作為個人的消費者則完全處于不知情的狀態。
全球化的深刻變革正在遭遇到大量的挑戰,既有來自政治“右翼化”和民粹主義興起導致的“反全球化”思潮,對于過去受益于全球化的國家、地區和跨國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又有一些以科技創新為名進行的技術改造行動,“去中心化”成為其中最大的一股勢力?!缎仑泿艖馉帯芬粫刑岬搅巳f事達公司的計劃,該公司極力推動電子支付業務,而蓋茨基金會、沃達豐、IrisGuard公司(端到端虹膜識別金融支付平臺供應商)等均力推支付系統的創新。諾伯特·海林總結道,影子力量最喜歡在幕后操作,所以幾乎沒有人知道其活動軌跡,它們就這樣悄無聲息地確定了我們的生活,特別是財務方面。
這本書中提到的三大跨國影子力量,即世界銀行扶貧協商小組、普惠金融聯盟和優于現金聯盟。在全球去現金運動中發揮核心作用的G20和其授權的組織如移動貨幣項目(簡稱MM4P)、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等,以及國際清算銀行及其衛星組織,均在美國的領導之下,成為國際金融規則的制定者,利用反洗錢規則去現金。
而從現實情況來看,更多企業以普惠金融的名義隨意竊取個人金融數據,如P2P、互聯網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和支付機構等,都在對金融數據進行肆無忌憚的濫用,這些行為必須給予強有力的法律懲罰和反擊。
“現金社會”仍有其現實基礎
科技的進步并不具有唯一性,任何的技術創新都伴隨著一種批判的聲音,幾乎一致的贊揚和追捧本身就是極不尋常的現象。在金融科技時代,生物識別、身份認證、電子支付、數字貨幣、區塊鏈等都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可是其中存在的大量技術漏洞、法律監管缺位和資本勢力的“攪局”讓很多人受到了“迷惑”。
2019和2020年,互聯網巨頭Facebook牽頭的Libra協會相繼發布了Libra白皮書1.0和2.0版本,引起了極大爭議,不少政府采取抵制態度,美聯儲則成立工作組對Libra涉及的關于隱私、洗錢、消費者保護、金融穩定等進行調查。蘋果、亞馬遜等跨國企業則對電子支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包括接管支付交易業務,基于它們巨大的平臺流量、交易量和龐大的資本體系中,其優勢不言而喻。
顯然,跨國企業在助推“無現金社會”方面的不遺余力,利益和利潤始終是核心,而金融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則變得微不足道。雖然互聯網催生了大量的競爭性主體和參與者,在線交易的便利、大量的優惠券以及各類型的電子支付渠道解決了生活中的很多麻煩,但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和規則仍然滯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將會加劇這種不利情形。
當前的時代主題是互聯網和信息社會,然而,很多的普通民眾仍生活在現金社會,普惠金融的應用絕不僅僅是提供線上的貸款、支付等工具,而是需要通過金融的功能來真正實現普惠、公平的價值,提升貧困人口、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無現金社會并不是實現普惠金融和科技創新的唯一路徑,現金社會的存在仍然有其自身的社會、文化和政治基礎。諾伯特·海林顯然是堅定的現金社會支持者,在他看來,現金是一種特別能抵御危機、簡單且便宜的支付手段。
美國金融霸權的加強
關于中美之間金融競爭的情形,諾伯特·海林認為,美國的金融權力仍然無法取代,美元體系的運作在互聯網科技時代得到了加強,在美元霸權的邏輯中,任何違背美國政府意志和法律的金融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Swift系統的代碼監控、域外管轄權、軍方和情報機構對金融和IT公司的控制等一系列措施確保了美國金融霸權的可行性。不少大型國際商業銀行都曾遭到美國政府的制裁和處罰,包括德意志銀行、伊朗央行以及中國的部分商業銀行。
顯然,在新貨幣時代,科技和支付的完美融合已經成為美國政府實施“長臂管轄”的有力工具。美國發明的信用評級體系在全球范圍內創建了數十億個檔案,美國國家安全機構與大型IT公司的合作緊密,在竊取全球各地的金融數據的同時,軍事和其他情報同樣穿梭于網絡當中,且逃避了當地的法律監督和數據監控。
特別對于中國而言,中美之間的金融競爭日益激烈,“中興事件”和“華為事件”都與美國的這種金融霸權密切相關,強大的金融情報網絡和支付結算體系隨時可以竊取跨國公司及客戶的交易信息,違反美國的國內法都會被懲罰。
因此,對于中國來說,金融數據保護不僅在于支付領域,還在于將金融安全置于更高的地位?!笆舜蟆眻蟾鎻娬{,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諾伯特·海林作為一名德國學者,對于當前國際社會的“反現金運動”和金融安全的諸多案例進行了獨立、客觀和嚴謹的剖析,也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金融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潛藏著大量的風險,需要我們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用更加強大的規則、標準和制度,來確保金融安全和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