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涉及深圳的戰略定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具體措施以及發展目標等。
《意見》提出,要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并強調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其中深圳要干的“大事”之一,就是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央行正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十周年。在過去10年里,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長足進展。最具標志性的里程碑事件,當屬從2016年10月份起,人民幣正式被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目前,人民幣已穩定位列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SDR權重排名第三的重要貨幣。
《意見》支持深圳在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試先行,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未來深圳或將創新試點人民幣跨境業務和產品,并在拓展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自由貿易賬戶功能方面先行先試,推進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和可兌換。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這些領域,深圳有可能獲得類似上海的政策優勢。
對于可以從哪些方面推動政策落地,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員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可以分貿易和資本兩個方面。
一是在貿易方面,貿易領域的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捎行蚣哟髮τ萌嗣駧沤Y算的貿易進行鼓勵,對相關領域的貿易,若使用人民幣結算,給予一定的優惠等。
二是在資本領域,一方面可考慮將深圳作為中國香港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離岸市場,在深圳構建人民幣兌換的市場化環境,進而達到在境內有限度的資本賬戶開放。另一方面,借鑒中國香港與大陸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在深圳建立更加開放的股票和債券市場,或放寬外資投資中國股市和債市的范圍。
“跨境金融監管方面,未來有可能在深圳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監管協調機構”,王青認為,這主要源于伴隨三地金融合作不斷加強,跨境互設的金融機構也在持續增多,跨境金融創新產品不斷豐富,跨境資金流動日趨頻繁,客觀上產生了加強跨境金融監管與服務的需求。
王青進一步表示,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跨境監管合作已經有了一定的法律基礎,證監會已同61個國家和地區的證券期貨監管機構簽署了67份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跨境執法協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不過,由于境內外法律制度不同,仍存在跨境監管協作法律理解適用、監管執法措施手段不一致等問題。深圳毗鄰中國香港,后者的金融監管制度和標準已獲得國際認可,未來在兩地金融監管協調合作過程中,針對以上問題的解決方案有可能先行先試。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