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時代,物理網點如何發揮最大優勢,避免淪為成本包袱?對坐擁近4萬個網點,物理網點數全國第一的郵儲銀行來說,這是尤為重要的一問。帶著這個疑問,證券時報記者日前走訪了郵儲銀行深圳、蘇州兩地分行,以及當地企業。
“雖然大量銀行客戶已習慣線上服務模式,但物理網點并不會過時,很多客戶對資產配置、外匯結算等有著很大需求,我認為金融服務網點應該重新進行區域劃分,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才能更好地抓住不同客群?!? 郵儲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陳旭輝對記者表示。
據記者了解,郵儲銀行正在嘗試以同樣的理念,對全國各地的物理網點進行改造升級。
與騰訊合作精準營銷
對于網點轉型,郵儲銀行深圳分行的策略是把90%的零售業務通過智能設備或電子渠道辦理,以輕型化設備減少現金交易。對于零售業務現場體驗感差、客戶交互不足等問題,該分行選擇了與騰訊“跨界合作”。
此次跨界合作,郵儲銀行深圳分行與騰訊分工明確。據記者了解,深圳分行提供線下網點的場地資源,騰訊作為新零售體驗中心運營項目的營銷支持,提供網點的應用場景熱力圖、騰訊虛擬權益的購買渠道以及營銷分析。此外,騰訊為郵儲銀行提供系統平臺的搭建開發、相關運營和后期維護工作,以及數據分析和營銷工作等。
在權益匹配上,郵儲銀行深圳分行會對用戶的基礎信息、金融與非金融行為進行初步畫像。對于不同客群的推廣效果差異,再結合目標客群客戶畫像中的偏好差異,制定針對10類典型客群的個性化定制權益方案,不斷測試調優。
“通過與騰訊共建大數據分析實驗室,結合熱力圖分析,對網點周圍三公里范圍內潛在客群的年齡結構、性別等要素進行畫像,以此來快速識別網點所在區域的客群與商戶的狀況,進而有效進行精準營銷?!编]儲銀行深圳灣支行行長李昭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2月正式營業以來,郵儲銀行深圳灣支行個人金融資產規模從1.8億元提升至1.85億元,分行人流量從平均每周100人增加到每周350人,開戶數從平均每周10戶增加到每周150戶。
這家“食堂”不賺差價
與深圳分行相似的是,作為郵儲銀行重點城市分行和江蘇省分行創新實驗室的蘇州分行,在網點服務的優化以及營銷獲客上也選擇了“異業服務”“跨界互動”。
不同的是,郵儲銀行蘇州分行作為中間方,通過“郵儲食堂”權益商城,為在郵儲銀行辦理指定業務的客戶提供各類生活消費品、生活服務的供應商直供價購買資格。
據記者了解,“郵儲食堂”主要分為自提專區以及寄遞專區。自提專區的技術成本、運維成本以及宣傳推廣成本均由郵儲銀行承擔;寄遞專區的則與京東智采平臺系統對接,實現商品、服務和有關數據的交互共享。
據郵儲銀行蘇州分行副行長沈秀芬介紹,“郵儲食堂”自提模式采用的是“線上+線下”的模式,線上下單、線下到郵儲銀行網點提貨,通過不賺任何差價的方式來惠民并獲客。
“目前這種自提模式主要服務的是蘇州各個郵儲銀行網點周邊的客戶。針對需要寄送到家的客戶,我們與京東合作,推出郵儲食堂2.0,開設寄遞專區,在權益到達方面理論上可以為全國用戶服務?!鄙蛐惴艺f。
最新數據顯示,“郵儲食堂”已經在江蘇省內11家地市分行上線,從2018年1月“郵儲食堂”在蘇州全區上線至今,平臺商品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人均消費成本節約接近500元。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