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中國Fintech圈似乎把全套業務——從現金貸、消費金融、P2P、貸款超市、到更底層的在線支付、解決方案、數據服務,“一鍋端”的搬到了東南亞。品鈦研究院回顧了過去兩年出海東南亞的金融科技業務及公司,整理出背后的邏輯。
國內最早開始在東南亞市場的掘金的,要數行業巨頭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和京東、京東金融。
作為行業領先企業,他們出海的模式主要是巨額投資、收購當地成熟企業,并在當地拿開展業務的必備牌照(如支付牌照)——是為進入一個新興市場最高效的辦法。
2017年4月,螞蟻金服宣布收購東南亞電商網站Lazada旗下在線支付平臺helloPay,此后helloPay在其運營的每個國家會以Alipay的名義推出,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同年12月,螞蟻與印尼Emtek集團(Elang Mahkota)的合資公司獲得印尼央行頒發的電子貨幣業務執照。
在老本行電商方面,阿里巴巴集團和京東在東南亞的腳步也走得很快。2017年年底,京東出現在了越南知名電商平臺Tiki.vn的C輪融資投資人名單中。2018年3 月,阿里巴巴宣布向Lazada 追加 20 億美元的投資,持股比例 83%。此前,阿里與京東競購印尼最大的電商Tokopedia,最后該電商被阿里以數億美元收入麾下。
行業巨頭在東南亞作的資本、戰略布局很大程度上是以自身的利益為考量,不過這樣的布局也客觀地完善了當地從物流、技術、到運營經驗等的基礎設施和經驗理念的植入,縮短了東南亞欠成熟市場與金融科技成熟市場間的落后時間差,為更多金融科技公司在東南亞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除了行業巨頭,最近半年出海東南亞的隊伍中出現了一些輕騎兵,他們可能有且只有一只精干的團隊,看到了當地的市場,來到東南亞,并在當地熱火朝天地地開展起了業務。比如去年末開始出海印尼的中國現金貸公司。
準確地說,現金貸可能是“被出?!钡綎|南亞。
2017年底,史上最強現金貸的監管落地,行業結束野蠻生長?!?strong>看到監管文件下來,很絕望,感覺退路全無,出?;境闪宋ㄒ怀隹?/strong>”,某現金貸平臺創始人在接受一本財經采訪時曾這么說。
正式文件出臺前,已有公司開始“未雨綢繆”。筆者獲悉,2017年11月印尼國家退休金儲蓄銀行(BTPN)高管來中國考察時曾透露,國內已有一些現金貸公司在與其談論合作意向,希望借此進入印尼現金貸市場。2017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期間,沐金農和團貸網在東南亞四國考察當地市場,面見當地合作伙伴,具體談及的業務及合作模式不詳。
不少現金貸公司把印尼作為出海首站,首要的考量因素是人口(市場體量)。印尼擁有約2.6億人口,占整個東南亞人口的40%。印尼傳統銀行借貸利率高,且服務輻射范圍高度集中在Java和Sumatra這兩大核心區域,整個國家的金融需求和市場活力未得到完全釋放。
市場雖大,要hold住也不容易。印尼征信體系的不完善,征信成本高,短信獲客成本高,催收策略和方式與國內的差異等現實問題都是國內現金貸公司在印尼展業需要考量的。在印尼,由于沒有身份證系統,公共征信系統數據匹配技術不足,導致報告信息和多人重復匹配的情況很多,個人信息不準確,無法為銀行提供所需的信息。
因此也有企業把目光投向了越南。相比印尼,越南有自己的征信數據,第三方支付相對較為發達。越南的公共征信系統成立于1992年,2008年成為央行下屬的獨立機構。私營征信機構大多在2005年以后成立并遵循牌照準入制度。
有意向在越南開展現金貸業務的公司,掌眾金服算是一個。2018年3月5日,新金融垂直自媒體“清流club”曝出掌眾金服在越南的現金貸業務idong上線,dong在英語里是越南盾的意思。隨后被掌眾金服官方回復稱,目前產品在調研驗證階段,還未具體跑業務。
同在3月5日,掌眾金服母公司中新控股(原中國信貸)發布公告稱,旗下越南金融科技公司Amigo Technologies的子公司已獲得越南國家銀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有效期十年,這會為掌眾未來在越南的展業帶來便利。中新控股早在2016年底就完成了對Amigo Technologies的收購。
看到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紛紛出海東南亞,一些原本服務過國內現金貸的公司,自然而然地將觸角伸向了這片熱土。
2017年12月8日,大數據風控服務提供商同盾在印尼的大數據風控產品正式上線,稱將為中國出海印尼的企業提供風控方面的服務,并將逐漸構建起自身在印尼的產品生態。同盾科技的執行副總裁馬駿驅也在隨后接受采訪時坦言,剛起步時同盾(在印尼)數據積累得并不多。
除了核心的大數據風控技術輸出,看似支持性的、但對業務走量幫助極大的“貸款超市”也加入了東南亞出海行列。2018年2月,國內專注導流的企業融360對印尼貸款超市CashCash進行了投資;2018年3月,小米金融的貸款超市APP在印尼上線。據報道,目前拍拍貸、掌眾、中騰信等企業在印尼的貸款超市也已陸續上線。
縱觀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出海東南亞的歷程,可以看到,FinTech圈有出海密集動作的,也就是2016年開始的事,主要體現在市場和資本兩個層面:
? 市場層面,經濟欠發達區域的當地人有正常的金融需求無法被現有的當地市場滿足,所以有了經驗豐富的中國企業為當地人提供服務。
從FinTech企業的視角看,商場如戰場,不進則退。中國企業有業務拓展和利潤增長的需求,這樣的需求僅在中國本地市場沒法完全滿足,所以他們出海東南亞。
? 資本層面,有的企業出海東南亞需要資金,投資人/投資基金需要靠投資有持續賺錢能力的優秀企業賺取超額回報。所以資本看準賽道,攜大量的金錢和資源入場,給予有核心競爭力和卓越管理能力的公司更多資源和發展空間。
那么最終受益者會是誰呢?
可能是原在印尼邊緣小島上,若不是依靠技術和互聯網產品無法獲得經營性貸款的農民;可能是進入東南亞市場較早的金融科技企業;可能是投了這些企業的風投、養老基金及其背后的成千上萬的受益人,他們可能是普通的老師,工程師,文員,或公司的普通職員。
這就好比詹姆斯·卡斯在《有限和無限的游戲》一書中所展示的,世界上的兩類“游戲”——“有限的游戲”和“無限的游戲”:
? 有限的游戲,其目的在于贏得勝利;
無限的游戲,卻旨在讓游戲永遠進行下去。
? 有限的游戲具有一個確定的開始和結束,擁有特定的贏家,規則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證游戲會結束;
無限的游戲既沒有確定的開始和結束,也沒有贏家,它的目的在于將更多的人帶入到游戲本身中來,從而延續游戲。
從微觀來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東南亞”可能是一個會被熱議一陣子的小話題。但只要符合市場邏輯和事物發展規律,這個現象未來一定會有不同的衍生版本,出現在未來的很多時刻。
亦或許換一個視角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東南亞”就不是曇花一現的熱點,是符合大勢和無限游戲的規則的一個具體事件。這樣的游戲規則會把更多的人帶入游戲中來(雖然他們有時并不自知),讓游戲永續。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