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圍內,金融科技的監管正呈現出兩個趨勢:一是加強監測管控以防范風險,二是推行沙箱監管機制以鼓勵創新。
過去幾年,金融科技廣泛應用于支付、跨境匯款、網絡借貸、銀行保險、證券資管等領域,在全球范圍內改變著金融行業的樣貌。在促進金融業發展、加強金融普惠性、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時,金融科技也給各國的金融體系的穩定健全帶來一定挑戰。同時金融科技正在模糊國際資金的流動邊界,多種新數字資產的出現可能會加快全球經濟的多極化,跨境問題的處理也會越來越重要。
2018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聯合發布《巴厘金融科技議程》(下稱《議程》),指出金融科技可能帶來法律監管、貨幣金融體系及國際監管合作等方面的挑戰。
如何既推動其發揮益處,又妥善應對可能的問題?如何既能控制風險,又能鼓勵創新?各國政府都在進行相應的探索。
2018年3月,英國財政部發布《金融科技發展戰略》,宣布了一系列全面舉措,旨在解決金融科技領域所面臨的挑戰。墨西哥通過了《金融科技法》,該法以金融穩定為首要目標,厘定了金融科技機構的服務屬性、業務邊界等。美國財政部則在2018年7月發布《創造經濟機會的金融體系:非銀金融、金融科技和創新》報告,提出了80余條建議,內容涉及金融監管體系改革、金融科技業態監管、監管沙箱和監管科技等等。
一致性監管
新的金融產品和活動不斷涌現,調整監管方法的問題擺在了監管部門的面前。
經過一段時期的跟蹤觀察與分析總結,國際上對金融科技的潛在風險逐漸達成共識。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認為,金融科技的風險主要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微觀方面包括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杠桿風險、期限錯配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宏觀方面包括傳染性、過度波動等。
可以預見,隨著驅動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風險防控作為金融科技行業生命線的地位將更加突出。
注重風險防控、保障金融健康是各國發展金融科技的共性做法?!蹲h程》指出,需要補充現有監管方法,找出可能威脅金融穩定或造成過度監管套利的市場失靈及外部性問題;對新型業務和創新商業模式的監管應與其風險相稱,在緩解風險的同時支持創新;確保員工具備必要的知識、技能和工具,從而跟上市場的發展等。
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部門趨向于對金融科技和傳統金融進行一致性監管。比如,2018年7月,美國貨幣監理署(OCC)宣布接受從事銀行業務的非存款金融科技公司的銀行牌照申請,獲得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滿足與同類銀行一致的標準。歐盟委員會明確提出建立清晰一致的牌照監管制度,指出未來將要做的工作包括:澄清各項服務適用的歐盟立法框架,為各國監管部門提供指引以確保制度更加一致。
科技用于監管
各國金融監管部門都在規范新興技術的合理應用,對技術應用可能產生的風險探測進行及時監測與預警,以便早發現、早化解、早處置。做好新興技術的前瞻研究,加快發展和有效運用監管科技已是監管部門的題中之義。
隨著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產品創新的周期越來越短,覆蓋大范圍人群的能力越來越強,相應風險的積累程度和傳播速度也被放大,對監管的及時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國起步較早。自2016年起,英格蘭銀行便與各類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進行了機器學習、數據分析、區塊鏈和網絡安全等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概念驗證,探索多項技術在金融監管中的應用。英國政府與行業合作,探索金融科技的應用場景,評估金融科技的收益與風險。2018年2月,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下稱“FCA”)發布《關于利用技術實現更加智能的監管報送的意見征詢報告》,計劃探索將監管規則翻譯成機器語言命令,對于機構數據庫進行自動訪問,實現實時監測。
金融科技的發展也帶來金融監管數字化、自動化和實時化升級,監管部門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數字化監管體系,探索監管政策和合規要求的代碼化,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同時行業自律組織技術可幫助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加強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建設常態化金融科技風險監測機制,也已成為各國在平衡創新與風險方面較為普遍的做法。英國在確定由FCA負責P2P網絡借貸和股權眾籌監管之前,從業機構就分別成立了對應的自律組織。新加坡、日本、俄羅斯、盧森堡等也都相繼成立了金融科技協會。
“沙箱”推動創新
各國普遍致力于建立兼具適應性、有效性和創新性的金融科技創新管理機制,沙箱監管因此成為熱詞。
2016年5月,FCA推出沙箱監管計劃,在有限的客戶數量、時間等范圍內,允許參與的金融科技企業對新產品或新服務進行測試。使企業有機會了解消費者對不同定價策略、傳播渠道、商業模式和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企業可以基于收到的反饋信息對其商業模式進行持續評估和改進。同時,FCA采取適當控制措施,以盡量避免傷害消費者權益。
2017年10月,FCA對監管沙箱計劃啟動實施以來的進展進行了階段性總結。第一批參與企業中,75%已經成功完成測試;參與并完成測試的企業中,約有90%會繼續向更大的市場推廣。監管沙箱在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監管框架、加速產品進入市場和減少外部合規咨詢費用等方面發揮了作用。
2018年3月,歐盟13個成員國建立“金融科技促進者”的監管沙箱,使初創公司能夠更快地進入市場,更好地了解規則和監管期望。
監管沙箱推出不久,便受到國際上的廣泛關注。繼英國之后,新加坡、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也陸續探索建立監管沙箱,引導金融科技規范有序發展。美國財政部也建議設立監管沙箱。
監管沙箱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縮小版”的真實市場和“寬松版”的監管環境,為金融科技創新留出容錯、試錯的空間,將有利于降低運營和合規成本、提高市場競爭性,促進創新,最終提升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普惠水平。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