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金融是處理信息的特殊行業,那么征信就擔負著信息去偽存真的重任。2018年是中國征信行業發展的關鍵一年,百行征信橫空出世,一舉奠定了中國征信行業的格局,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與市場化征信機構錯位發展、功能互補,一個“全覆蓋”的征信系統初步形成。監管層開始關注替代數據(非信貸數據)的采集和使用,也開始關注更大范圍的數據服務行業的規范和治理。
一、百行征信誕生
歷經曲折,2018年百行征信終于塵埃落定。2013年,國務院公布《征信業管理條例》,明確我國個人征信實行牌照制。2015年1月,央行下發《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征信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7月18日,央行等10部委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金融治理啟動。直至2017年11月市場傳出“央行親批,互金協會牽頭成立信聯”的消息,個人征信牌照始終都沒有落地。
2018年1月4日,央行發布《關于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籌)相關情況的公示》,宣布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征信業務申請?!鞍傩姓餍拧庇芍袊ソ饏f會持股36%,前述8家機構各持股8%。2月22日,央行發布“設立經營個人征信業務的機構許可信息公示表”,百行征信有限公司已由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獲得個人征信機構設立許可。5月23日,百行征信在深圳正式揭牌。根據最初的定位,百行征信將與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形成互補,征信中心的信息主要來自于銀行及部分證券、保險公司,而百行征信的信息主要來自于非傳統金融機構。6月28日,百行征信與首批15家互聯網金融機構和消費金融機構在深圳舉行了信用信息共享合作簽約儀式。10月18日,央行召開媒體溝通會,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表示,目前百行征信已與241家機構簽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涵蓋P2P、網絡小額等,并于10月12日與部分機構正式開始系統接入測試工作,預計年底可向市場提供個人征信服務。
二、征信基礎設施建設加速
征信基礎設施是征信行業互聯互通的重要保障。據央行的消息,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收錄人數最多、數據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截至8月末,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累計收錄信貸信息33億多條、公共信息65億多條,為2542萬戶企業和其它組織、9.7億自然人建立統一的信用檔案;接入各類法人放貸機構3900多家,日均查詢企業信用報告29萬余次、個人信用報告477萬余次。此外,截至9月末,有124家企業征信機構完成備案。在10月份的征信行業發展情況通報會上,央行征信管理局表示,我國實施“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征信發展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與市場化征信機構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市場格局。
11月,央行征信中心上線(試運行)新版本征信報告。據悉,新版本征信報告增加五方面內容:一是還款記錄拉長到5年;二是新增“還款金額”;三是銷戶仍保留還款記錄;四是護照、軍官證等有效證件查詢,多賬戶合并,方便管理;五是新增反欺詐警示,防止個人信息被人盜用。
三、健全征信制度規范體系
征信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制度規范體系的建立。5月2日,央行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對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運行機構和接入機構提出要求:一是切實增強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意識,強化征信信息安全主體責任;二是完善征信業務操控流程,不斷提高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查漏補缺,補齊短板,完善征信內控制度及問責制度;四是提高技防能力,防范征信信息泄露風險;五是建立征信信息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機制?!锻ㄖ放?,央行將建立征信合規與信息安全年度考核評級制度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制度,從嚴強化征信監管,確保征信信息安全。
7月,由于央行征信系統違規查詢事件時有發生,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印發《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異常查詢行為監測工作暫行規程》。征信中心將采用技術手段監測和定位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查詢操作,對異常查詢行為將實時阻斷,并停止該用戶查詢權限。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表示,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以《征信業管理條例》為主干,由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和行業標準構成的多層次征信法規制度體系,在保障信息主體權益和征信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制度層面為征信體系的發展提供保障。人民銀行大力建立健全征信合規管理,加大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工作力度,通過“人防+技防”夯實征信信息安全防線,有效遏制征信信息泄露風險,牢牢守住征信信息安全防控風險底線。
四、征信服務于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
2018年征信系統在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中的作用凸顯。3月27日,京東白條啟動征信接入的相關工作,將按照人民銀行的相關要求如實上報相關信息。螞蟻借唄、蘇寧任性付、騰訊微粒貸等互聯網信貸都紛紛接入央行征信系統。8月8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通知指出,整治辦擬協調征信管理部門將P2P逃廢債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對相關逃廢債行為人形成制約。9月17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再次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網貸行業失信懲戒有關工作的通知》?!锻ㄖ芬?,各地整治辦收集轄內出險網貸平臺失聯跑路高管人員名單,并督促轄內重點網貸平臺篩選、整理惡意逃廢債重點借款人名單;向社會公告轄內出險網貸平臺失聯跑路高管人員名單,并督促轄內重點網貸平臺向社會公告惡意逃廢債重點借款人名單,給予兩類失信人員一個月寬限期;寬限期結束后,針對仍然失信的兩類失信人員,各地將名單、符合篩選標準的相關證據及公告情況報送國家整治辦,并由中國人民銀行納入征信系統,加強失信懲戒。
地方政府也積極利用征信系統打擊網貸惡意逃廢債情況。11月1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打擊網貸惡意失信行為的公告》?!豆妗分赋?,整治辦將對惡意逃廢債網貸平臺借款人、出險平臺失聯跑路的高管人員等典型失信人實施信用懲戒,逐步實現對所有失信人員的信用懲戒,對惡意逃廢債的網貸平臺失信借款人信息將納入征信系統,并通過網站予以公示。11月9日,廣州市互金整治辦官網發布《市互金整治辦關于打擊網貸行業惡意失信行為的公告》?!豆妗分赋?,各網貸平臺借款人及其擔保人應履行債務還款義務,保障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對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整治辦將按照上級整治辦部署的要求將其違約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并通過網站予以公示。
五、數據服務行業規制提上日程
11月初,考拉征信、Ad Master因數據外泄,被相關部門調查,數據服務行業深陷旋渦。多家大數據公司、互聯網公司、征信公司和電商平臺被約談,數據行業的規制受到廣泛關注。11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國際金融公司、APEC工商理事會在北京聯合召開“數據分析行業規制和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會各方就替代數據運用、數據分析行業管理、個人信息保護等問題,達成共識:征信在新的技術背景下,既要創新發展,又要防范風險,替代數據的采集、使用應以隱私保護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為前提,遵循合法、合理、正當、必要、公正的原則,保障信息安全、防范信息濫用;應建立對數據分析機構的監管機制,發揮其在改善小微企業融資、普惠金融服務中作用,規避其可能出現的過度采集和使用個人信息、信息泄露風險,規范其有序發展。
六、嚴肅查處征信違法違規行為
2018年5月召開的人民銀行征信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征信領域違法違規行為。此前,監管方嚴管的姿態早已顯現。1月30日,“騰訊信用分”開啟全國公測不久后就緊急下線,背后原因就被認為是受到監管的質疑屬于“無照駕駛”。在10月份的媒體溝通會上,相關負責人就明確,開展征信業務必須得到資格認可,個人征信要經過人民銀行審批,企業征信要在人民銀行省一級機構備案,沒有經過審批備案的,都是非法征信活動。此次會議還提及,現在的確存在許多平臺打著征信服務的旗號開展業務,工商局數據顯示,現在企業名稱或業務范圍里含有征信和信用服務的公司達50多萬家。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相當于無證駕駛,下一步我們會采取措施逐步清理,有些公司將面臨轉型?!贝舜螘h還披露,除了一些非法展業的機構外,今年以來,不斷有銀行等金融機構因違反征信管理相關規定被處罰,如農業銀行上高縣支行近日因未經客戶本人簽名授權進行信用報告查詢,被罰款15萬元,同時其征信業務分管領導、直接責任人分別被罰1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上半年人民銀行就征信違法違規行為作出26起行政處罰,農業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都紛紛領到罰單。機構被罰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在采集和提供信息服務過程中,維護信息主體權益不到位;二是在授權管理過程中,不夠規范;三是對客戶訴求不關注、不重視。
責任編輯:松崎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