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人工智能(AI)不僅是一項顛覆性技術,更有可能通過與社會各元素的廣泛連接,從而在根本上帶來發展范式的改變。今天在上海開幕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主題定為“賦能新時代”,而當下的上海正胸懷使命,緊抓機遇,推動人工智能為產業經濟賦能、為社會治理創新賦能、為政府改革賦能。
從“AI+”到“經濟密度+”
創業兩三年、員工不足百人。在人工智能時代,這樣的公司會有多大的能量?答案可能會讓你吃驚。
氪信科技迄今都還只是一家在共享辦公室里經營的企業,但它的人工智能算法已進入多家全國性銀行的風控核心,每年經它的人工智能模型進行信用評估的多達一億人次。公司創始人朱明杰說,他趕上了人工智能技術人才施展身手的最好機會。
臨床醫生姜磊三年前創立了醫療人工智能公司翼依信息,這家小公司原創的人工智能平臺和模塊,正將頂尖專家的智慧傳遞給基層醫院,讓中西部省區村醫規范執業。目前,翼依人工智能已覆蓋上千萬人群,預計兩年內將達上億人。
以區區百人改變上億人的生活,這就是正在上海發生的人工智能故事。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報告稱,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技術和商業模式,目前產業規模在700億元左右。
放在上海經濟的大盤子里,這個數字似乎不夠顯眼。但如果換個視角,在“AI+”的算式中,700億元其實只覆蓋了“+”之前的部分,而人工智能更重要的是“+”之后。
專家普遍認為,上海在傳統經濟領域的底蘊,是人工智能發展最難得的機會。同時,人工智能也是上海在未來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競爭力的關鍵支撐。體量龐大的傳統產業,超大型城市在醫療、教育等領域衍生出的空間,都為人工智能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場景與數據?!癆I+”對上海來說,是提升城市能級、打造“經濟密度+”的重要支撐。
目前,上海業已形成了以依圖、商湯、寒武紀等為代表的數百家人工智能企業集聚發展的格局,然而,更值得關注的依然是傳統行業主動擁抱AI的熱情。百聯集團的眾創空間容納了幾十家“AI+零售”公司,打造出實體零售業最完善的人工智能生態。上汽集團率先組建人工智能實驗室,不到一年就從“北清復交”招到60多個博士和碩士。負責人金忠孝坦言,上汽能為人工智能提供最好的應用場景,這對人才構成了強大的吸引力。
為精細化管理提供“繡花針”
走在繁華的南京西路商圈,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城市管理的人工智能變革,已經從一只只垃圾桶開始。一個個拳頭大小的傳感器,已被植入部分沿街垃圾桶內;初步的數據挖掘分析顯示,相關區域垃圾桶的“滿載率”,與街頭整體清潔狀況高度相關。
因此,只要通過傳感器,掌握垃圾桶的報告,就能實時決策、根據需求靈活調配清掃力量。這改變了環衛人員“定時定點”清掃這一延續了幾十年的慣例。
事實上,從今年春節后開始,靜安區已經在全區安裝了20萬個各類傳感器,形成了一張覆蓋全區的“感知神經網絡”。在社區,消防傳感器正在實時監控火災風險;在工地,揚塵傳感器可以發現環保隱患;屋里屋外,獨居老人家里的傳感器可以在第一時間為老人的意外跌倒報警……而在密布的神經元背后,后臺的“城市大腦”具備自決策能力,會迅速協調資源,啟動響應機制。
在這一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創新中,上海數據交易中心與政府合作,扮演著重要角色。首席執行官湯奇峰告訴記者,上海已經意識到,如果要將特大型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比作繡花,那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就是那根繡花針。目前,各區都在加緊推進相關工作。預計到年底,全市相關傳感器的數量將達到50萬枚,明年會翻10倍,達到500萬枚。最終,全市可以擁有上億個傳感器,屆時,不同領域數據的交叉,將使得城市管理的水平出現顛覆性的提升。
圍繞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上海不僅在強化“AI+城市管理”的基礎設施,更要構筑相關服務體系。就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圍繞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上海將宣布組建一批聯合實驗室,從而將高校、科研機構、人工智能企業、傳感器研發團隊等聯合在一起。
政府改革背后的智能驅動力
今年年初,上海領全國風氣之先,為上汽、蔚來發放了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牌照。而后幾個月中,幾輛持牌無人車以平均每月數千公里的強度開展路測,為未來的人工智能駕駛收集數據。知情人士表示,為了這兩張牌照的順利發放,上海政府部門付出了很大努力,在制度層面實現了突破。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的,除了經濟與社會,當然也包括政府的管理模式和思維方式。無人車的管理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著眼于打造全國人工智能高地,上海也正在各個方面,將政府自身改革提速。
人工智能需要完善的生態配套,在產業環境、核心技術、公共平臺等方面,上海不斷發力,同時,想方設法吸引頂尖人才加盟。海量數據資源是人工智能訓練和應用的“助燃器”,上海積極推動數據有序、規范流動,不斷構建國內領先的數據資源開放格局。今年,伴隨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實施,上海更是著力打通不同部門間的隔離,將更多數據納入統一的資源池,使之為社會所用。此外,為了給人工智能企業落戶掃清障礙,上海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出臺新興行業目錄,推進“一照多址”改革,使得人工智能新企業能夠精準“安家”、順暢注冊。
最為難得的是,上海主動借助政府自身改革的機會,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所需的應用場景。以徐匯區為例,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引導人工智能公司對群眾來電數據進行挖掘,尋找提升市民滿意度的“鑰匙”。而在區行政服務中心,人工智能技術已全面嵌入各項辦事流程,人臉識別可以減少排隊,機器人成了現場客服……
AI上海,未來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