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和四大互聯網巨頭陸續開展合作活動,為金融服務變革注入了想象力。牽手BATJ!四大行都齊了。
騰訊牽手中國銀行
6月22日,中國銀行對外宣布,“中國銀行—騰訊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掛牌成立,二者將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雙方將重點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百度牽手中國農業銀行
6月20日百度與中國農業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合作領域主要是金融科技、金融產品和渠道用戶,雙方還將組建聯合實驗室、推出農行金融大腦,在智能獲客、大數據風控、生物特征識別、智能客服、區塊鏈等方面探索。
京東集團牽手中國工商銀行
6月16日,京東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與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正式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金融科技、零售銀行、消費金融、企業信貸、校園生態、資產管理、個人聯名賬戶乃至電商物流,展開全面合作。同時還將打通線上線下。很快,我們甚至將在工行的網點看到京東的身影,以及京東與工行一起發行的銀行卡和金融產品。
阿里巴巴牽手中國建設銀行
3月28日,中國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宣布戰略合作。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均親自出席。按照協議和業務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推進建行信用卡線上開卡業務,以及線下線上渠道業務合作、電子支付業務合作、打通信用體系。
自己就是豪門,為何還要牽手?
與互聯網合作的幾家銀行,本身實力就頗為不俗:建設銀行去年凈利達到了2314億;而工商銀行更是有“第一大行”的稱號,有數據顯示,工商銀行在2016年凈利為2791億,這意味著按365天算,一天的凈利也能達到7.6億。既然銀行本身已經有如此豐厚的利潤了,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又是圖個什么呢?
在分析人士看來,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數據與技術,這部分也是傳統金融機構的相對劣勢,雙方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記者發現,這些合作的突出邏輯是用“金融科技”為金融服務注入智能化因子。在此基礎上,精算用戶需求,升級消費金融、賬戶管理、風險控制、智能投資顧問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巨頭與銀行合作項目多為金融實驗室,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表示,實驗室的定位是局部探索,且偏重技術層面,類似于沙盒操作,由于限定了范圍,合作雙方反而容易最大程度地開放與合作,因此,從操作難度上看,聯合實驗室最容易落地。聯合實驗室一旦落地,也會成為雙方合作最好的中間紐帶和平臺,由易到難,推動更多層面的深層次合作。
而互聯網公司所看中的,除了經濟上的收益,或許更多的是為了完善自己的應用場景。
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大數據算法以及更新換代迅速的人工智能,但要完善這些技術并不能靠純粹的科研,更需要投放一線的業務數據支持,就像之前京東的物聯網智能冰箱以及支付寶的面部識別技術,都是需要與相關業務融合落地才能進化并完善。這個道理同樣可以放諸到金融產品和業務上,除了及時更新前沿的技術和模式,互聯網公司還需要將產品的應用場景加大,才能擴大自己的覆蓋面,進而保證自身持續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未來還有更多銀行排隊
不過,對于銀行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業內人士表示并不罕見。據中新經緯獨家統計,BAT早在2004年就開始與大行開展戰略合作。據公開資料統計,截至目前,阿里已經與11家銀行開展戰略合作,騰訊和百度均為7家。
薛洪言指出,考慮到金融科技與金融業務的合流是大勢所趨,應該有比較大的概率能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而且未來類似的合作還會有很多。
BAT與銀行戰略合作統計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中新經緯制圖)
有網友評價稱,銀行也許將發生巨變,ATM不再是取錢的ATM、網點也不再是傳統的網點,可能成為京東的物流點、支付寶的創新體驗站。
從互聯網金融“顛覆”銀行的雄心,到銀行紛紛建立自己的網絡銀行來回擊,幾個回合之后,最后大家還是張開雙手強勢擁抱。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埋頭各干各”已不合時宜,“多對多”合作將繼續開展,“競合”關系是常態。
今天四大行的轉變,或吹響中國傳統金融開始轉型的號角,預示著中國銀行業大洗牌正式到來,拉開了科技強國的全新時代。
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好紧好湿好硬国产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_国内激情精品久久久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