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以云計算平臺、分布式數據庫、操作系統、中間件等為代表的國產化技術軟件逐漸被廣泛應用在從外圍改造到核心系統的轉型升級中,隨著銀行核心IT從業者和各類廠商的不斷實踐和經驗積累,國產化的云原生、分布式核心業務系統已經成為未來主要發展趨勢。
過去的信息科技體系以集中式架構為主,而數字經濟時代更加強調核心技術體系的開放和自主掌握,整個技術體系存在強烈的向分布式轉型升級的訴求。隨著數字金融時代的到來,銀行業務的渠道多樣性和營銷多樣性,也在不斷要求信息科技更加敏捷、彈性、智能和安全。內外力的共同驅動,使得當下的銀行業信息科技處于加速變革和創新轉型的關鍵期。
在銀行核心系統變革浪潮之下,杭州銀行先行先試,新一代核心系統自2022年開始進行業務分析、系統研發、系統測試等工作,并于2023年11月18日正式投產。近期正值該核心系統上線百日之際,中國電子銀行網的記者采訪到了杭州銀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胡飛華,為該系統上線前后的詳細過程做一次深入報道。
背景篇
核心系統是一家銀行科技實力的重要體現更是支撐銀行開展業務的關鍵,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在轉型浪潮中必須慎之又慎,方可行穩致遠。那杭州銀行更換新的核心系統的原因和動力何在呢?胡飛華主要從宏觀、戰略和業務實際三個層面闡述了其必要性。
首先,從國家發展大局的角度看,數字中國建設加速發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加快。銀行深處數字化發展的洪流之中,必須跟上時代步伐。人民銀行接連出臺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2年)》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兩個規劃,不久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也將“數字金融”列為“五篇大文章”之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也在近期針對銀行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給出了指導意見,且重點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實現經營管理和服務變革,增強數字賦能成效。
其次,從杭州銀行的發展戰略看,此次核心系統升級也勢在必行。2020年,杭州銀行正式提出“二二五五”發展戰略,即基于兩大轉型、實現兩維目標,堅持五大業務聚焦,提升五大核心能力,力爭再造一個杭州銀行。而在這其中,無論是從“產品導向”向“客戶導向”的轉型,還是從“規模驅動”向“效能驅動”的轉型,亦或是“打造高效、專業、合規、集約的中后臺支撐體系”,都離不開先進核心系統的有力支撐??梢哉f,杭州銀行第三代核心業務系統即此次基于云原生、分布式、全棧國產化的核心業務系統,是貫徹杭州銀行“二二五五”發展戰略規劃、踐行“數智杭銀”的重要舉措。
最后,從具體的業務實踐看,杭州銀行上一代核心系統上線距今已有十年,由于杭州銀行業務飛速發展,系統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已很難快速敏捷地響應業務需求,也很難滿足各個部門的“用數”需求?;谝浴翱蛻魹橹行?,全渠道、全過程、數字化營銷能力以及提升客戶體驗”等方面的實際業務訴求,杭州銀行正式開啟新一代核心系統的研發。
研發篇
據了解,杭州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由杭州銀行與中電金信聯合共研共建,是業內首個實際投產的云原生、分布式、全棧國產化的銀行核心業務系統。該項目基于金融級數字底座“源啟”,通過云原生技術打造新一代技術平臺,對杭州銀行關鍵核心業務系統重構建設,以“全棧技術、架構重構”為重心,構建兼顧穩定高效和靈活敏捷的多層核心業務系統。
杭州銀行項目也是業內首個在輕量級容器環境中成功投產的完整云原生核心業務系統。通過利用容器化技術構建自有的裸金屬云,杭州銀行為其核心系統帶來了顯著優勢:隨時可進行彈性伸縮,動態調整資源以適應業務變化;避免了對傳統虛擬化平臺的依賴,不僅提升性能,還大幅加強了技術的自主可控性。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此次核心系統研發過程也必定是歷經磨難的。據胡飛華介紹,新核心系統研發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產品的適配性問題,作為首個全棧國產化的核心系統,需要對服務器、操作系統、容器、數據庫做全面適配,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杭州銀行聯合中電金信打造的風洞實驗室應運而生。
杭州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的研發于2022年6月正式啟動,同年7月雙方聯合建設信創風洞實驗室,用于分布式核心的信創適配攻關、開展分布式數據庫測試選型工作。風洞實驗室先后進行了容器平臺功能驗證、性能調優、安全測試、PaaS平臺功能與性能適配測試、分布式核心業務系統雙活高可用性測試、混沌測試等多種驗證適配工作。
中電金信研究院副院長陳書華在訪談中表示:風洞實驗的最大意義在于保障系統的穩定性,在實驗室里面把各種問題隱患發現并處理掉。正是由于風洞實驗室在前期的不斷攻關適配、驗證、測試,才更好地保障了杭州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順利投產上線。
杭州銀行之所以在眾多IT軟件廠商中選擇中電金信不僅是因為中電金信可以提供服務系統、技術運維體系、領域設計、敏捷交付等一整套系統性工程服務,與杭州銀行的需求相對契合,同時在構建新一代核心系統的過程中,還有完善的業務建設方法和金融級數字底座“源啟”的保駕護航。金融級數字底座“源啟”是解耦的,中電金信的生態是“開放的”,讓杭州銀行切實看到了一家可以為用戶提供托底保障服務的伙伴。
面對金融IT基礎設施領域的各種挑戰,中電金信作為央企成員單位,連續6年引領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多年以來,中電金信通過加強金融場景的科技創新應用,持續探索推動信息科技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金融級數字底座“源啟”的設計思路以應用場景為中心,可承載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創新,為金融業全棧新算力體系實踐保駕護航。在滿足金融級安全和極致性能要求的同時,有效推進技術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圍繞用戶體驗,秉承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原則,將各種應用基于系統頂層設計,從上至下、自底向上雙向開展系統優化。通過深度定制和柔性重構,提供最佳體驗和服務,承擔極限情況下的托底保障。
投產篇
據胡飛華介紹,對于城商行來說,以往新核心系統的投產上線往往需要切斷服務,雖然會避開業務高峰期,但也難免對業務造成一定影響,而此次項目投產采用上下游系統新舊核心兼容改造、啟用新同城數據中心、提前安裝部署,投產日一次性遷移切換的整體策略,投產范圍包括分布式核心業務系統、交易類改造系統、數據下游改造系統、技術平臺、基礎設施。在投產期間與民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小額支付、商戶收單、緊急取現等業務保持不停機,通過服務降級的方式持續為客戶提供服務,保障業務連續性,降低切換風險。切換期間,杭州銀行仍然為數十萬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保持數百萬的交易量,這在實施上的難度和風險方面是非常大的。
項目組通過對投產時序的精密規劃和反復的投產演練,來保證切換期間,服務不停機。
同時新核心系統在規劃之初就將系統安全運行和業務連續性作為總體建設目標之一,在系統建設過程中采取全方位措施來切實加強杭州銀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管理,提高運營韌性,保障關鍵業務和服務的持續能力。重點包括分布式架構轉型的統籌管理、分布式微服務架構設計、全棧國產化軟件開發管理、多中心系統分散化部署、全鏈路運行監控、業務流量和系統資源調度等多個運行保障措施。
此外新系統的上線運行,對杭州銀行系統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提升系統的快速交付能力、運維實時感知能力和故障快速應急處置能力,杭州銀行部署了集成指標和鏈路統一監控、數據分析檢索功能的智能運維平臺,以及一個覆蓋軟件應用全流程的持續交付平臺,來提升監控告警效率和開發運維效率,從而進一步保障新核心系統的安全平穩運行。
據介紹,新核心系統自上線以來運行安全穩定,大幅提升了業務處理效率,已支撐日均交易量1500+萬筆,平均交易耗時小于100毫秒、較原核心業務系統縮減54%,交易處理速度為原核心業務系統的1.2倍,日終跑批的處理速度為原核心業務系統的2.1倍,能夠有效支撐未來業務的快速發展。
新核心系統上線投產,除了帶來性能方面的提升,還有哪些方面的價值成果呢?胡飛華對此給予了兩個角度的分享。首先從系統能力和運營能力看,新一代核心系統采用分布式架構,業務的彈性擴張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從整個系統部署角度來看,可以根據業務量的發展和需求動態調配資源,及時響應業務需求。
其次,從業務的角度看,此次核心系統升級帶來了六個方面的能力提升。第一個方面,新核心系統大幅提升了杭州銀行數字資產的形成能力。借助此次核心系統升級,杭州銀行把全行的數據治理以及向下的數據規范納入到系統建設過程中去,全面提升全行的“用數”能力;第二個方面是在核心系統研發設計中,杭州銀行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重點提升全行客戶資源管理能力和客戶經營能力;第三個方面是提升了全行的產品能力,新核心系統秉承產品工廠理念,對于銀行基本金融服務、產品的標準化和靈活性支持有明顯加強,對于業務的響應能力和交付能力有明顯提升;第四個方面,新核心系統提升了杭州銀行全渠道協同能力;第五個方面是新核心系統做到了交易和核算分離,對提升全行運營管理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第六個方面是新核心系統豐富了客戶標簽和交易事中實時風控能力,大幅提升了反洗錢、反電信詐騙和合規管理的及時性、精準性、有效性。
最后,胡飛華總結道:“新系統采用全新的技術和工藝,在繼承杭州銀行原有核心業務系統的設計特點和服務能力的基礎上,基于云原生、分布式、全棧國產化的技術架構,持續提升數據集成、客戶經營、業務創新、風險偵測和精細運營的能力,構建面向客戶、內核成熟、靈活擴展、穩定高效、自主可控的銀行核心業務體系。通過此次跟中電金信一起合作升級核心系統,我們也沉淀了一套分布式的制度可控的運營平臺以及研發管理平臺,沉淀了技術,鍛煉了隊伍”。
示范篇
對于此次新核心系統成功投產的意義,胡飛華認為杭州銀行第三代核心系統是國內城商行首次完全采取全棧國產化技術實際投產的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也是業內首家在輕量化容器環境中投產的完整的云原生核心業務系統,杭州銀行通過探索實踐,向同業證明了這條路是可行的,杭州銀行新核心的投產上線,為金融行業基于全棧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
對此,陳書華作為項目親歷者同樣深有體會,他說到“杭州銀行新核心系統第一次將銀行核心系統布置在容器平臺上,雖然站在容器平臺角度看,國內很多銀行系統也在用,但真的將銀行最核心、最重要的系統采用這樣的技術架構去部署,大家還是有顧慮的,杭州銀行新核心系統的成功投產,無疑給行業增添了信心”。
最后,胡飛華提到項目研發過程中,風洞實驗室同樣功不可沒且意義重大。他認為“杭州銀行、中電金信聯合攻關打造風洞實驗室,搭建信創基礎產品和金融應用融合的仿真環境,承擔國產化軟硬件適配評估、關鍵技術攻關、金融關鍵系統的災難環境演練,參與信創標準和生態建設,有力地支持了國家金融安全體系建設等攻堅任務”。 目前實驗室已對外開放,已經有本地同行完成信創適配測試服務,將來也可以為其他同行建設新一代信創核心系統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和幫助。。
寫在最后
杭州銀行金融級云原生技術平臺及分布式核心業務系統,基于金融級數字底座“源啟”開發,利用微服務、云原生、敏捷開發管理等一系列思想、方法和技術,實現了銀行核心業務系統的信創重構,項目實施過程中所形成的產品、方法論、設計成果等資產,對同業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是對“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可以構建在國產化云原生基礎設施平臺之上”的有力證明,同時,也代表著我國銀行業信息自主安全可控、技術架構現代化和系統投產切換工藝均達到新水平,標志著國內銀行業核心業務系統進入了新的技術時代。
未來,中電金信將與杭州銀行攜手共進,提升數字金融服務能力,支持國家金融安全體系建設,持續為構建金融強國給出“杭銀答案”。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