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睡地板,明天當老板?!眮砭挶碧越鸬娜?,都夢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大財。但緬北只是電信網絡詐騙的天堂,對于位于電詐最底層的“豬仔”和受害人而言,緬北卻是噩夢和地獄。
需要看到的是,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治理持續深入,電詐集團也在通過“學習”不斷升級:詐騙集團日趨壟斷化,以“工業園區”“科技園區”為幌子的超大犯罪集團逐漸出現;包含人員、信息、技術、資金的黑產犯罪模塊也日趨穩定;犯罪人員組成方面,文化程度較高人員涉罪呈上升趨勢。
攻防升級之下,電信網絡詐騙治理邁入更深階段。何以預防?
名為“工業園區”,實行電詐之實
隨著國內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打擊力度加大,電信網絡詐騙逐漸向東南亞地區轉移,柬埔寨、緬甸等地成為詐騙分子的選擇。
集團化、組織化、產業化成為當前境外電信網絡詐騙團伙的突出特點。境外不少工業園區以互聯網金融為由頭進行招商,實則行電信網絡詐騙之實。
11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檢察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工作情況(2023年)》(下稱《工作情況》)?!豆ぷ髑闆r》指出,詐騙集團日趨壟斷化。零散、點狀式的獨立詐騙團伙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工業園區”“科技園區”為幌子的超大犯罪集團。這些超大犯罪集團多在境外,通過控制、管理獨立詐騙團伙,形成龐大而穩定的詐騙犯罪網絡。
如,江蘇江陰“6·16”專案,潘某某等6名幕后“金主”在緬北出資建造“五金建材城”,先后招攬18個詐騙團伙入駐,并為詐騙團伙提供辦公場所和食宿,進行封閉式管理,持械看守詐騙團伙人員,形成超大犯罪集團。
圍繞電信網絡詐騙,一個嚴密的跨境電詐產業鏈條也逐漸形成,涉及個人信息買賣、跨境人員輸送、網絡技術供應、涉案資金洗錢等?!豆ぷ髑闆r》的數據顯示,起訴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激增,已成為僅次于幫信罪的第二大電信網絡詐騙的關聯犯罪。此外,起訴妨害國(邊)境管理犯罪快速上漲,已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鏈條上的多發罪名。
文化程度較高人員涉罪呈上升趨勢
專業化、產業化,成為近些年來電信網絡詐騙不可忽視的趨勢。
詐騙集團內部組織架構方面,主要分為業務組織、保障組織兩大部分。以記者此前報道的南充“4·01”電信網絡詐騙案為例,業務組織方面,電詐集團內部設組員、組長、主管、代理直到金主,彼此互不認識且使用化名。
主管負責管理所屬團隊人員,對詐騙業務進行培訓等;代理負責從國內招募人員,管理對應團隊事務;而金主,是其中最神秘的存在,底層員工幾乎無法見到,負責管理公司全部業務,并提供詐騙場所及設施設備。
除業務組織外,電信網絡詐騙團隊還配備有保障組織,分為后勤、財務、后臺等崗位。后勤負責詐騙人員生活就醫、物資采購、設施設備維護;財務負責與老板、代理對接記賬與工資發放;后臺負責詐騙平臺網站維護、數據統計等。
“金主”不僅是整個電詐集團最神秘的存在,也因神秘成為電信網絡詐騙治理中最難打的“硬骨頭”。根據公安部刑偵局官方微信11月21日消息,截至目前,緬北相關地方執法部門共向我方移交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3.1萬名,其中幕后“金主”、組織頭目和骨干63名,網上在逃人員1531名。
電詐犯罪集團人員構成方面,除體現出“三低”(低齡、低收入、低學歷)特征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情況是,文化程度較高人員涉罪呈上升趨勢?!豆ぷ髑闆r》指出,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檢察機關起訴電信網絡詐騙、幫信、掩隱三類犯罪人員中,大學??埔陨希òū究?、碩士、博士)人員分別為4400余人、5900余人、7600余人。
其中,有的是利用自身技術專長,為電信網絡詐騙集團提供技術支持或是開發專門用于犯罪的軟件工具;有的則是法治意識薄弱,被“高薪招聘”信息廣告所蒙蔽,從事出租、出售銀行卡等關聯犯罪行為。
最高檢披露了一起利用“AI”語音機器人自動撥打電話,精準推送虛假貸款APP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例。在此案例中,李某成立聲通公司,幫助詐騙團伙做網絡貸款推廣。李某按照詐騙團伙要求編寫自動應答話術并錄入應答語音,為詐騙團伙提供相關技術支持。
檢察機關表示,一些科技公司、技術人員受詐騙團伙委托,設計、開發虛假軟件,成為詐騙團伙“重要幫兇”。對打著“技術中立”幌子為犯罪團伙開發軟件或提供其他技術支持的,應當依法嚴懲,符合詐騙罪構成的,依法以詐騙罪共犯論處。檢察官提醒, 科技公司、技術人員應依法合規使用信息網絡技術,“技術中立”無法掩蓋違法犯罪。
資金渠道交織隱蔽
電信網絡詐騙治理不僅要管住信息流,另一方面還需要管住資金流。資金流主要涉及電信網絡詐騙的下游:跑分、洗錢,也就是為詐騙犯罪所得提供“洗白”渠道,以逃避金融監管和偵查調查。如有詐騙集團選擇通過“水房”流轉資金,通過雙邊記賬的方式,以信譽或者押金擔保,然后借助物理隔斷,最終完成洗錢流程。轉入“水房”的錢來源多樣,資金一旦轉入,就如一滴水滴進入大海,難尋蹤跡。
總體來看,電信網絡詐騙的資金渠道交織隱蔽?!豆ぷ髑闆r》指出,較為常見的轉移資金途徑主要包括地下錢莊、跑分團伙以及虛擬幣交易等。其中,隨著金融機構監管力度加強,境內團伙往往通過組織社會閑散人員利用自己的銀行卡為其轉移涉詐資金。這種“洗錢”方式監管難度大,資金轉移途徑交織難以回溯,大量年輕人參與其中。
同時,隨著虛擬貨幣廣泛使用,犯罪分子利用虛擬貨幣“洗錢”,已成為當前的主流手法。虛擬貨幣認定難、處置難、評估難,成為打擊涉詐“洗錢”犯罪的一大障礙。此外,通過高買低賣貴金屬、貴重物品等方式進行“洗錢”也時有發生。
以南充“4.01”案件為例,四川天府銀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黃毅告訴記者,支付階段的一些新問題也值得關注和警惕。一是單位賬戶的出租出借。原因在于當前個體工商等也可以注冊單位賬戶且流程較為簡單。二是聚合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渠道,通過上述渠道的資金支付多和消費場景掛鉤,資金動態小而分散,通過協議達成的免密支付也增加了資金動態追蹤的難度。
黃毅建議建立一個金融機構的全國支付監管體系,將人民銀行、銀聯、通聯、互聯網支付等支付體系納入其中,著重監管異常資金動態。
記者注意到,針對支付階段的新情況,11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會議指出,要以實施《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為契機,強化全鏈條、全周期監管,嚴把支付機構準入關,防范業務異化、資金挪用、數據泄露等風險,嚴防利用支付平臺從事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促進行業良性競爭和規范健康發展。
攻防加劇,電詐何以預防?
電信網絡詐騙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治理問題,如何深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治理?
可以看到,針對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2022年12月1日《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正式施行,作為一部“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小切口立法,為打擊治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撐。電信治理、金融治理和互聯網治理是《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核心內容。
今年11月13日,公安部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充分調研論證,起草完成了《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違法犯罪聯合懲戒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墩髑笠庖姼濉穲猿址旨墤徒?、過懲相當,確定懲戒對象范圍和認定標準,列舉了依法被實施懲戒的具體行為。
以技術對抗技術。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周輝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個人信息處理合規科技,是從源頭上實現電信網絡詐騙敏捷治理的關鍵一招。通過合規技術反制電信網絡詐騙技術,賦能加強個人信息保護,避免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非法利用,不斷增強實現電信網絡詐騙的源頭治理效能。
《工作情況》提出,檢察機關要進一步推動溯源治理,全力擠壓涉詐違法犯罪活動生存空間。其中及時發現電信、金融、互聯網等領域存在的重大風險和突出問題。進一步突出預防為先,促進提升全社會識詐防詐反詐意識。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