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歷史性重大轉型,也是驅動全球金融體系變革的重要力量,對全球金融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鄙虾=煌ù髮W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表示,服務碳中和是全球金融體系的新任務,正在驅動全球金融體系出現四方面重要變革,而中國可持續金融的發展在促進全球金融體系變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1月24日,在2023年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金融峰會上,屠光紹發表題為《服務碳中和與全球金融體系變革》的主旨演講,詳細闡述了碳中和驅動全球金融體系做出的四方面重大變革,并認為,碳中和任務艱巨,這些重要變革需要繼續深化。
碳中和是驅動全球金融體系變革的重要力量
“碳中和需要金融體系提供服務,是驅動金融體系變革的重要力量?!蓖拦饨B認為,碳中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新進程,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一次歷史性重大轉型,是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才可以實現的重大任務。
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看起來時間較長,但任務艱巨,如果碳減排量不能在現在基礎上有更大的力度和更有效的措施,碳中和的目標很難實現,也無法做到氣候升溫在既定時間控制在1.5攝氏度,“這是非常嚴峻的,對人類是巨大的挑戰?!蓖拦饨B稱。
他用“三個重大”來闡釋這一人類社會發展的新進程——碳中和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歷史性重大轉型,是全球需要共同努力才可以實現的重大任務,碳中和既帶來重要發展機遇同時面臨著重大挑戰。
在新進程中,碳中和對全球金融體系提出了新要求,屠光紹稱,這包括巨大的金融需求、持續的資金投入、匹配的制度機制、有效的金融服務,以及全球金融合作。
碳中和對金融體系變革提出新要求的同時,服務碳中和也是全球金融體系的新任務?!爱斍?,服務碳中和是金融體系最重要的目的,”屠光紹表示,服務碳中和還體現在金融市場的功能深化、金融行業的經營變革,以及金融機構的業務轉型等方面。
碳中和驅動全球金融體系四方面重大變革
碳中和驅動全球金融體系發生變革,在屠光紹看來,四個方面非常重要。
第一,可持續金融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需不斷提升
屠光紹從全球碳市場、可持續債券、可持續信貸、可持續基金、可持續保險等方面分析稱,2018年以來,全球可持續金融規模顯著攀升,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份額和體量都明顯增加。以碳市場為例,全球碳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1860億歐元增至8650億歐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7%,所覆蓋的碳排放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比例從不足15%提升至約25%。
此外,全球可持續債券規模近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1%,占債券總規模的比例則提升9個百分點達到13%;2021年,全球可持續信貸規模達716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是2020年的3倍;10余年來,涌入可持續基金的新資金不斷增加,相關收益表現也明顯超越傳統基金,其中,股權類表現最優,2023年上半年,可持續基金、傳統基金股權類收益分別為10.9%、8%;可持續保險方面,以中國為例,2018年~2021年間,綠色保險保額和賠付金額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4%、23%,包括農業巨災保險、綠色建筑保險、新型綠色產業保險等多種產品類型。
“但這些數量的提升仍然不夠,”屠光紹指出,減碳任務對金融投入的需求巨大,可持續金融的重要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第二,可持續金融自身結構需進一步優化
“碳市場對于整個可持續金融體系而言非常重要,”屠光紹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都非常重視碳市場建設,但無論從交易量還是平均交易額、碳價來看,依然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屠光紹表示,廣義的綠色金融包括轉型金融,而可持續金融的概念則更大,但無論是碳金融、氣候金融、綠色金融包括轉型金融,還是可持續金融,核心目標和主要任務都是服務綠色低碳。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轉型金融產品的發行規模和發行數量有明顯的上行趨勢,2021年末總規模已超過30億美元。但考慮到巨大的資金投入需求,屠光紹指出,“當前轉型金融的市場規模是遠遠不夠的,結構也是不平衡的?!?/p>
他以我國情況舉例分析,過去我國的“純綠”產業發展很快,但要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減碳的重頭其實是傳統的高碳行業,實現碳中和的核心及重點是高碳高排放行業的低碳低排放轉型。有測算顯示,高碳高排放行業向低排放轉變,在綠色低碳發展中的占比達到80%左右,“這就需要更多資金投入,當前轉型金融市場規模還遠遠不夠,需要持續發力?!彼Q。
此外,屠光紹指出,當前包括債券、IPO、PE在內的直接投融資落后于整個可持續金融體系結構進一步完善的需要。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球綠色直接投融資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美元,但主要以債券為主,IPO、PE投資占比較低,直接投融資市場的建設和結構完善亟需加強。
第三,可持續金融資源全球配置需持續改進
“碳中和需要全球共同努力,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都需要投入付出,但是全球金融資源的分配又是極不平衡的?!蓖拦饨B指出,不同國家和地區間在綠色低碳發展和金融資源的不匹配,就需要加大全球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紤]到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金融資源存在差異,需要全球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服務全球碳中和中加大力度。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主要經濟體金融資產總額在全球金融資產中的占比,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英國、日本、中國、美國七個國家合計接近60%;同期,歐洲、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全球五大主要發達地區和國家在可持續投資金額、占比方面更突出,同時也存在較大差異。其中,2016年以來,可持續投資在總投資金額中的占比達到過5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
可以看出,全球可持續投資主要聚集在金融資源更充裕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如何改進全球可持續金融資源的配置?屠光紹認為,需要更多金融支持來滿足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國家對綠色低碳發展的資金需求。但他也直言:“這個任務非常重,這也是下一步全球金融體系變革的重要方向?!?/p>
談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全球和區域多邊機構對綠色低碳的支持,屠光紹指出,碳中和對資金的需求量巨大,而多邊機構本身體量和資金提供能力也有限,同時還肩負碳中和以外的金融服務任務,改善可持續金融體系的資源配置僅靠多邊機構支持是遠遠不夠的。
屠光紹稱:“改進全球金融資源特別是可持續金融資源的配置,是一個重要任務,需要邁出更多實質性步伐?!?/p>
第四,可持續金融國際合作與治理體系需加快健全
“搭建全球可持續金融的合作治理體系才能更好地促進前面三大變革,尤其是優化全球可持續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變革?!蓖拦饨B指出,當前已經逐步在搭建全球可持續金融合作和治理體系,包括聯合國、G2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推動,政府部門的協調,以及全球金融機構的商業合作等。
搭建可持續金融國際合作與治理體系有四大重要內容:首先是建立統一指標體系,包括碳中和指標、高碳低碳指標、碳排放的計算、碳足跡的確認等,全球需要有共同的標準;其次需要有統一的基準性的可持續披露框架;再次,要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最后要有國際協作的數據系統。
中國在全球可持續金融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在全球可持續金融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屠光紹強調,中國不僅在碳市場、可持續債券、可持續信貸、可持續基金、可持續保險等方面發展迅速,服務中國自身的綠色低碳發展,而且也在為其他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從“一帶一路”清潔能源投資、銀行發行“一帶一路”綠色債券、提出“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等舉措來看,中國不斷為全球碳中和與可持續發展提供金融資源,尤其在“一帶一路”清潔能源投資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光伏與風能等新能源優勢明顯。
以可持續信貸為例,屠光紹特別提到,全球可持續信貸規模增速較快,以間接融資為主的中國做出了很大貢獻?!暗袊娜蝿找廊缓苤?,”屠光紹指出,中國GDP占全球比例不足20%,碳排放卻占到近30%,可持續金融的重要性還要繼續提升,同時也在不斷完善可持續金融的體系和結構。
此外,屠光紹表示,10余年來,中國持續積極參與全球可持續金融發展制度建設和治理,既包括多邊平臺,也包括雙邊合作,形成大量成果落地。此外,中國自身可持續金融制度建設也為國際提供了中國樣本,如2022年,原中國銀保監會(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出臺了《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今年,發改委發布《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23年版)》,進一步為中國可持續融資、可持續投資等提供重要指引。早前2020年,生態環境部等出臺《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中國在可持續金融發展的不同階段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在全球金融體系變革過程中,做出中國貢獻。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