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2023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上,舉行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實施工作啟動儀式。據悉,蘇州、廈門、長春、寧波等30個市(區)納入首批試點,中央財政將對試點城市給予定額獎勵,探索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在會上表示,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舉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強化政策支撐,促進供需匹配,夯實基礎保障,打造良好生態,進一步探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路徑。
今年6月份,《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提出2023年至2025年,擬分三批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實施工作的有序進行,將促進中小企業采用數字化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通過試點城市的示范作用,可以帶動更多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全國范圍數字經濟發展。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已經有一定基礎的企業將因此受益,并在政策支持和產業協同下,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企業運行效率,創新商業模式。
柏文喜表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政策支持、產業協同和金融保障。政策在推出各種措施鼓勵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同時,還需要加強產業協同,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推進數字化轉型。此外,金融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幫助企業解決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資金問題。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還在此次會議上發布《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報告(2023年)》,15.9萬家中小企業參與測評,結果顯示超60%的參評企業,在半數以上關鍵業務的生產過程中實現了可視化和精益管理,輕工業、石油化工、鋼鐵和食品等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處于相對領先水平,專精特新企業總體領先。當前全國已有超20個省份制定了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對記者表示,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激發我國發展新動能,為經濟發展開辟新空間,有利于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提升產業鏈韌性,有助于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攀升價值鏈,鞏固競爭優勢,為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支撐。
陳端認為,在試點城市的整體規劃下,隨著大中小企業“攜手行動”展開,把大型平臺企業的數字技術研發和數據挖掘能力向各個細分產業縱深輸出,以龍頭企業的“技術溢出”賦能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轉型升級,一方面可以提升中低端產業的效率效能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所啟動的國內市場反哺龍頭企業,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投入高精尖技術研發的資金和人才資源支撐力。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