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由中關村泛聯移動通信技術創新應用研究院主辦的6G協同創新研討會上,專家普遍認為,6G有望在2030年實現商用,當前6G研究進入標準化新階段,未來3-5年是6G研究的關鍵窗口期。為此,運營商、通訊設備商等加快6G標準化技術布局,立足應用場景開展產業化探索。
加碼6G技術研發
6G是未來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領域。當前,通信企業和研究機構已經圍繞超大規模MIMO通信與感知一體化、通信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空天地海一體化、質檢網絡框架等潛在關鍵技術方向,加強從0到1的原始創新,形成一批6G技術研發成果。
在研討會現場,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中信科移動在超大規模MIMO通信方面已有較成熟的技術布局。中信科移動工程師告訴記者:“超大規模MIMO通信技術通過集成更多射頻通道和天線,實現提高頻譜效率、增強覆蓋范圍、減少干擾等方面的性能優化,而現有5G超大規模MIMO系統會運用到大量有源器件,存在高能耗、高成本的應用痛點,不利于5G商用的推廣。進一步解決這一痛點問題,也將為實現大規模天線系統在6G應用提供一種可能的技術解決方案?!?/p>
中信科集團首席專家、中信科移動副總經理孫韶輝表示,在面向6G過程中,天線技術會在5G的基礎上朝著空間維度的擴展、智能維度的挖掘、功能維度的增強以及能效維度的優化等方向發展。
高速可見光通信技術也是6G關鍵技術之一。中關村泛聯移動通信技術創新應用研究院工程師程執天告訴記者,中關村泛聯移動通信技術創新應用研究院和中國移動聯合設計蜂窩與可見光通信深度融合系統,解決上行難、移動性差的問題。
中國移動首席科學家、副總工程師王曉云表示,對于運營商來說,驅動力和場景是推動網絡滲透的關鍵要素,AI技術能夠賦能網絡運維和網絡運行,實現對復雜場景數據規律特征的提取,從而助力網絡提升運行效率和運行性能。中國移動提出“三體、四層、五面”的6G總體架構,實現AI賦能網絡相關信息服務全流程的支撐。
中國電信研究院副院長傅志仁表示,從網絡架構上來看,一方面要增加智能感知和空天地一體性能,另一方面要通過分布式網絡來支持新的場景,并利用無線技術來提升6G的基礎網絡性能。
中國聯通研究院副院長魏進武表示,中國聯通正在積極創新布局天地一體產業鏈,目前已經形成了天地一體化融合架構,主要是以地基為依托,共享產業鏈,協同演進天地一體的產業發展。
推動產業化落地
傅志仁表示,今年6月份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IMT-2030(全球6G愿景)框架建議書是全球6G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6G愿景研究已經取得技術共識,技術標準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要提前謀劃6G應用建設?!敝袊こ淘涸菏苦w賀銓表示,1G到4G是需求牽引,一旦移動通信技術到來,應用就能順勢而為。但5G建設中存在網絡能力和產業鏈上下游生態脫節的問題,導致5G面向行業的應用出現“慢熱”現象。因此,發展6G尤其要注重產業鏈上下游生態的培育,著力與行業應用相結合的創新。
鄔賀銓建議,要從現場級嵌入操作系統的標準化做起,來改善5G、6G進入垂直行業應用的生態。
魏進武表示,6G技術創新不能再只是滿足于微觀的技術指標,而是要朝著由技術創新帶來產品規?;?,由產品規?;瘞懋a業規?;姆较虬l展。
針對5G和6G實現未來大規模應用,中信科移動研發了基于智能超表面的新型大規模MIMO系統,并持續推進產品化?!澳軌蛟谶M一步提升性能的同時把成本降下來,這個產品在市場中就具有競爭力,就會擁有更大的產業化空間?!鄙鲜鲋行趴埔苿庸こ處煼Q。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