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和機構打著幫助消費者維權的幌子實施詐騙,不僅騙取消費者高額服務費,還會利用消費者實名辦理的電話卡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甚至將手中掌握的大量個人敏感信息倒賣給其他詐騙集團非法牟利。
8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于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協同、維護行業正常秩序的倡議》,組織互聯網金融領域從業機構共同應對黑灰產違法活動。江蘇銀行第一時間響應倡議,通過參與制定黑灰產活動應對指南,提供協同公安機關調查處理的典型案例,推薦專家參與疑似異常維權行為評審等方式,共同建立智慧化、法治化的工作機制,促進互金行業協同,合力抵御黑灰產侵害。
江蘇銀行消費金融與信用卡中心負責人介紹,江蘇銀行自年初就開展“反黑產”系列工作,圍繞“強技術、優機制、廣聯合“的工作思路,推進黑產防控和打擊治理各項工作。該行運用專項技術強化黑產識別,通過研發專門模型對疑似黑產進行識別和預警,采用聲紋比對技術及時發現疑似代理投訴案例,從而及時發現線索,采取措施。截至9月7日,江蘇銀行協同全國各地警方處理涉黑產案件16起,其中治安案件13起,刑事立案3起。
總結這些案件特征,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切勿相信互聯網上幫助修改征信、債務上岸、代理投訴的的廣告,背后往往預埋下金融詐騙的風險。消費者應當樹立理性消費觀念,提升風險防范意識,保護好個人信息,警惕并自覺遠離黑灰產活動,對金融機構提供的產品服務不滿意或出現糾紛時,可直接與金融機構協商解決,防止掉入黑灰產詐騙陷阱,蒙受財產損失。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