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即核心競爭力
9月1日,工信部黨組在《求是》雜志發表題為《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文章。文章提到,“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基石。部署綠色智能的數據與計算設施,支持以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為特征的新型數據中心建設,構建‘云邊端’協同、‘算存運’融合的一體化算力基礎設施體系?!庇纱丝梢?,高性能算力成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我國算力產業規??焖僭鲩L,年增長率近30%,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工信部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算力總規模達到18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秒,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1萬億GB)。
(圖片來源:攝圖網)
算力,是計算機設備或計算/數據中心處理信息的能力,是計算機硬件和軟件配合共同執行某種計算需求的能力。算力在銀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未來金融行業的核心生產力。
隨著數智化的進程加速,銀行需要依靠算力來支撐各種業務系統進行復雜數據資源的計算和處理任務,例如風險評估、信貸審批、交易處理、客戶畫像等。同時,算力也可以支持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應用等,為銀行提供更精準的決策支持,也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數字化服務,進而提升銀行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算力還與銀行的金融科技創新密切相關。通過不斷提升算力水平,銀行可以開發和優化更多的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例如移動銀行、智慧銀行、區塊鏈應用等,以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
算力作為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為銀行業提供了更高效、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務能力。國內多家銀行,尤其是大行已經充分認識到算力的重要性,并爭相布局賽道。
算力賽道,銀行抓緊整合算力資源,擴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
2022年5月17日,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在一場與人工智能有關的主題分享活動中指出,算力是AI大模型的基礎設施,AI大模型的訓練依賴于算力的支撐,超大算力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硬件投入、電力消耗等帶來巨大的經濟成本。如何實現降低金融業應用大模型技術時AI算力基礎設施帶來的成本,實現正向產出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工行為解決這一問題,對內整合自身已有的算力資源,并不斷加大算力資源供給,對外加強與華為等外部云廠商合作,并積極探索加入區域性算力合作計劃,并利用多元化、高質量的算力資源,滿足對于算力的需求。
今年5月31日,中國農業銀行總行數據中心F2備件庫正式封頂。該數據中心是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內蒙古)樞紐節點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建設的重大工程之一。 據介紹,該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1萬平方米,本期投資約43億元,規劃建成10312個實用機柜,可提供容納IT設備負載80720KW。項目2022年9月開工建設,預計于2024年12月竣工。
和林格爾新區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內蒙古)樞紐節點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的重點建設片區,大數據、云計算、電子信息等產業已納入國家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列入國家“東數西算”重點支持區域。
近年來,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意志已經在各方面督促銀行提升自身的算力,比如金融云、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應用的落地實踐等都是銀行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就金融上云而言,銀行算力是金融上云的重要支撐和技術基礎,金融上云是提升銀行算力的必須環節,二者密切相關。一方面,金融上云在很大程度上是將大量的金融業務遷移到云端,利用云計算的技術和資源來提高金融業務的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在金融上云的過程中,銀行需要依靠強大的算力來支撐海量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同時也需要依靠云計算的技術來實現業務的快速部署和擴展。
今年一季度期間,中國建設銀行在季度報告中就指出,該行部署的“建行云”標準算力規??焖僭鲩L,已達5年前的68倍,算力水平同業領先,有效支撐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建行生活”、住房租賃、智慧政務等發展壯大。
建設銀行副行長王兵也曾表示,“建行云”的新型算力規模和服務能力居于同業領先地位,該行將安全與穩定作為第一要務,建立了“多層水閘式”安全防護體系,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集成了建行的核心業務能力,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中臺能力和安全運維能力。
銀行算力提速的“姿勢”
金融上云只是銀行算力的一個行動表現。在整體的算力提升方面,各銀行主要采取自主研發、合作研發、采購第三方產品和服務等三種方式。
自主研發:國有大行,以及一定有技術研發實力的股份制銀行和部分城商行可以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和技術能力,自主研發符合自身需求的算力系統,例如開發高性能的計算、存儲和網絡等系統。
合作研發:銀行可以與科技公司、研究機構等合作,共同研發算力系統,以降低研發成本和風險,并加速產品上市。
采購第三方產品和服務:銀行可以采購第三方的高性能計算、存儲和網絡等產品,以及云計算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等,以快速提升算力水平。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算力建設都需要結合銀行自身實際情況,并在保證安全性、穩健性、高效性、創新性等的前提下進行,以滿足業務的快速發展和數據處理需求。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