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掌支付來了!記者了解到,在京乘客在大興機場線可以刷掌過閘乘車,這也意味著兩年前傳聞內測的“微信刷掌”產品正式落地。
與指紋支付、刷臉支付類似,刷掌支付同屬于移動支付中生物識別技術。刷掌支付采用的是“掌紋+掌靜脈”識別技術,在促進效率提升的同時,也極大地簡化了用戶操作,從而讓新科技能夠對老人更友好、對各類身體不便者更加無障礙。
支付更便捷
從具體操作來看,分為注冊和使用兩個步驟。乘客只需在大興機場線各站自動售票處的刷掌注冊機錄入掌紋,并在微信小程序“北京地鐵刷掌乘車”完成授權后,就可以開通刷掌乘車功能。在乘坐地鐵時,乘客需找到帶有圓環標志的刷掌閘機,將掌心面對圓環內的識別區。完成識別后,圓環變為綠色,閘機將自動打開。刷掌出站后,手機會收到扣款的提示推送。
微信支付團隊表示,微信刷掌針對“無介質”、“非接觸”、“高便捷”、“高安全”等用戶需求提供了補充支付方式。未來,除交通場景外,“微信刷掌”還在逐步應用于辦公、校園、健身、零售、餐飲等領域,針對不同行業的具體場景需求,探索更多創新高效的數字化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刷掌支付嚴格上并不能稱得上是新事物。2020年,亞馬遜正式投入使用手掌識別技術(Amazon One)。用戶注冊一次后,在任何可用Amazon One的地方都可以用。將銀行卡和手掌信息綁定后,只要將手掌懸空放在設備上方,就可以完成身份識別或支付,整個過程不需要銀行卡或手機介入。
據亞馬遜刷掌專利申請介紹,掃描儀是利用紅外技術獲取用戶手掌信息。一方面是記錄手掌紋路等表面特征,另一方面采集更為深層次的內部特征,比如靜脈、骨骼、軟組織等。這些信息有些時候人眼和相機都無法做到精準識別。當用戶進行支付時,掃描儀會拍下兩張照片,對上述信息進行比對驗證,大概0.3秒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整個過程。
事實上,國內此前也有過刷掌支付的嘗試。例如,2015年,支付寶在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又名“China Joy”)上首次展示了掌紋掃描識別技術,用戶將掌紋錄入手機并綁定支付寶賬號后便可以“刷掌”進入會場和購買商品。2018年,北京北科慧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廈門益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在后者所有的線下無人值守便利商店接入了“掌紋+掌靜脈”識別系統用以支付。2021年年底通車的深圳市地鐵的“科技示范線”20號線也采用了“刷掌”支付的方式。
關注安全性
對于用戶來說,最為關注的還是隱私性和安全性。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2020年的一項調查報告,2020年,用戶對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來進行移動支付身份識別和交易驗證的接受度中,有82.6%的用戶群體表示可以接受,這一指標在2019年為84.4%;另外有17.4%的用戶選擇不可以接受。其中,個人隱私泄露和安全隱患是用戶在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來進行移動支付身份識別和交易驗證時最擔心的問題,得票率分別是79.6%、67.3%。
一位支付領域從業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利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支付的方式比較多樣化,客觀上是讓人們支付越來越便利。究其根本來看,不同的支付方式只是在不同緯度上收集識別用戶的信息,實質上并無太大區別。因此,這些支付方式是不是具有必要性值得考慮。前幾年刷臉支付興起之時,有不少人去嘗試看似十分熱鬧,但現在消停了很多,但就技術本身而言,刷臉支付、刷掌支付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信賴的?!?/p>
在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看來,支付方式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是相伴相隨的。從歷史的眼光來看,生物識別技術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代表著更高端的科技和更方便的支付體驗。技術是中性的,重要的是怎么應用。就支付領域的應用來說,關鍵是要找到大數據應用和個人隱私保護之間的平衡。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