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今年工作重點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金融機構如何做到既要清潔發展,又要能源安全,還要經濟可行?
近日,平安銀行綠色金融事業部總裁助理陳旭輝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介紹,綠色金融作為平安銀行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是全行資產投放的核心渠道之一,通過持續加大綠色貸款投放力度,力爭實現綠色金融貸款規模3年增長1倍,制造業、綠色金融貸款占對公貸款增量比例由30%提升至50%。
“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產業的發展,清潔發展、能源安全、經濟可行是綠色發展中的主要矛盾,需要重點關注?!标愋褫x認為,要聚焦光伏、風電、高碳轉型等重點產業鏈,服務支持高速增長的光伏、風電主賽道,精選一批行業中堅客戶,提升敞口授信額度。
陳旭輝。資料圖
突破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銜接難點
《21世紀》:你們今年發布的《綠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白皮書(2023)》提出,既要清潔發展,又要能源安全,還要經濟可行。這三者是否矛盾?
陳旭輝:從長期趨勢看,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產業的發展,我們可以更好地統籌兼顧清潔發展、能源安全和經濟可行之間的平衡發展。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加大儲能、特高壓等配套設施建設,對電網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能夠提升電網的調配能力,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將大幅提升。
同時,2012年至今,我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成本下降了60%左右,隨著光伏新電池技術以及風機大型化的拓展,未來幾十年預計還有較大的下降空間,清潔能源的經濟性也將持續提升。
《21世紀》:央行提出將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F階段,為轉型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需要突破哪些難點、痛點?
陳旭輝:為轉型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的難點、痛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轉型金融的界定標準暫未明確。當前,轉型金融的相關概念及相關金融產品仍處于發展初期,各方對于轉型經濟活動的界定標準尚無共識,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確,面對巨大的轉型融資需求,金融機構對于經濟活動中的轉型活動,以及高碳或棕色活動還無法明確識別和精準管理。
二是轉型金融的各項機制待完善。目前綠色金融政策主要支持純綠或接近純綠領域,對高碳轉型的經濟活動覆蓋范圍有限,金融機構也主要依托綠色金融體系開展轉型金融,有關轉型金融的管理制度、內控設計、人員配置等方面有待完善。很多需要轉型的高碳行業甚至被劃入“兩高一?!毙袠I進行重點管控,融資規模被逐步壓降。
三是轉型企業存在轉型失敗退出市場的風險,疊加行業轉型不確定性,可能存在一定信用風險。金融市場基礎條件仍需完善,缺少轉型金融環境效益尤其是碳排放核算的數據,在氣候風險管理、產品與業務設計和創新上的難度較大。
聚焦光伏、風電、高碳轉型等產業鏈
《21世紀》:你們主要著眼于哪些產業轉型的細分賽道?
陳旭輝:清潔能源、工業轉型、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等領域都是國家綠色發展的重要環節。平安銀行總行六大行業事業部,可以較為全面覆蓋綠色金融主要領域。
這里,我重點講下清潔能源領域的重點細分賽道。聚焦光伏、風電、高碳轉型等重點產業鏈,服務支持高速增長的光伏、風電主賽道,精選一批行業中堅客戶,提升敞口授信額度。同時,逐步擴大服務支持細分賽道,從光伏組件、風電整機等擴至光伏玻璃、膠膜、銀漿、風電塔筒等細分產業。
《21世紀》:如何有效防范“洗綠”行為?
陳旭輝:針對可能的“洗綠”行為,平安銀行在綠色認定上設置了多道防線。在分行層面,綠色貸款的上報須經分行風險管理部和行領導審核。上報到總行后,綠色金融事業部專門成立了由風險管理、行業研究等專業人員組建的綠色認定小組,根據貸款用途嚴格復核、認定綠色貸款,部分需通過召開小組會議及投票表決的形式,對綠色貸款進行最終認定。
《21世紀》:對今年及以后的綠色金融業務還有哪些規劃?
陳旭輝:綠色金融作為平安銀行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是全行資產投放的核心渠道之一,通過持續加大綠色貸款投放力度,力爭實現綠色金融貸款規模3年增長1倍,制造業、綠色金融貸款占對公貸款增量比例由30%提升至50%。目前我們正朝著既定的中長期愿景努力推進。
今后,我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綠色金融業務進行規劃:一是持續落實監管要求,夯實綠色金融組織管理制度體系;二是進一步提升行業研究水平,增強綠色金融發展趨勢研判能力;三是聚焦重點產業鏈條,服務生態中堅客群;四是進一步升級創新產品服務,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五是聯動作戰精細管理,鍛造綠金專業團隊。
CCER可激勵綠色消費
《21世紀》:生態環境部已逐步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有哪些想象空間?
陳旭輝:消費端碳減排潛力巨大,據統計,居民生活產生的碳排放約占碳排放總量的50%以上。我們“低碳家園”碳賬戶通過采集用戶的綠色消費活動,由科學的核算方法學將綠色行為轉化為具體的減排量,為消費端開發碳減排資產提供可能性。
隨著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重啟核證,綠色消費活動核算方法學有望得到官方背書,從而支持綠色消費活動形成的減排量資產注冊備案為CCER資產,參與國家碳市場交易,真正建立起激勵綠色消費的市場化激勵機制,也為金融機構開展更多業務創新提供實踐土壤。
《21世紀》:具體而言,金融機構圍繞全國碳交易市場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陳旭輝:金融機構參與碳市場,可以從融資類、交易類、支持類金融產品角度進行業務創新。
一是融資類金融產品,包括碳質押融資、綠色項目貸款等。前者可以幫助高碳排放企業盤活碳配額資產,積極開展業務轉型。后者在為綠色產業項目提供常規貸款的同時,可借助碳市場交易活動為貸款提供補充還款來源,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
二是交易類金融產品,包括碳期貨等金融衍生品。通過碳金融產品創新,可以幫助市場參與者更好地進行價格與風險管理,也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資者,激活碳市場流動性。
三是支持類金融產品,包括碳保險、綠色投資指數等。碳保險產品創新可以為申請備案為CCER項目的資產提供質量保障,也可以通過與期貨等產品結合,提供交易價格保險保障等。綠色投資指數則通過建立綠色企業庫,為機構進行可持續投融資提供專業支持。
(實習生陳斯達、陳科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