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3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九屆金融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主題為“向實 向善 向未來”。來自金融領域、全國多所知名高校和學術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蒞臨會議,圍繞綠色金融、轉型金融、鄉村振興、普惠金融、ESG實踐等方面議題展開交流,凝聚金融助力可持續發展共識,探討新時期金融在國家經濟建設中責任與擔當,傳遞與弘揚金融“向實”“向善”社會價值,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未來。
會上,新華網黨委常委、副總裁楊慶兵表示,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實體經濟一步一個腳印穩健發展,金融則是加速器、放大器。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應始終牢記“為國家戰略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坐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呼喚金融奮斗者再啟新征程。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從“社會責任”角度進行了發言。他表示,社會責任對金融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推動金融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對實現整個金融的健康發展,以及國家的長遠戰略目標有重大意義。
主旨演講環節,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圍繞“可持續金融”進行了三點分享。一是,可持續金融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資源,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是金融企業存在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意義重大。二是,可持續金融最精髓的是要處理好“商業行為和社會性關系”“財務和非財務性”“內部性和外部性”“單一重要性和雙重重要性”“國際性和地域性”五大關系。三是,可持續金融也需要可持續,要筑牢可持續發展基礎,完善可持續金融發展的機制,推動可持續性金融制度型開放。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指出,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要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進行推進,要搭好宏觀、微觀理論框架,特別是確立好宏觀理論框架,引導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行業,對資源配置起著重要作用,金融企業也承擔著更重要的社會責任。當日,論壇發布了《金融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中國科創金融發展報告(2022)》《2022年金融行業聲譽風險數據分析報告》,為金融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庫支持。此外,現場還對入選《金融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的企業頒發了入選案例證書以及2023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九屆金融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優秀案例證書。
本次論壇由新華網、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廣告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學術支持,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民族品牌研究中心承辦。
責任編輯:王煊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