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可攻、退可守?!苯赵诮邮苤袊C券報記者采訪時,有銀行理財經理如此推介新推出的混合估值理財產品。
新發理財產品增多、存量規模重新擴張、業績比較基準波動回升……多個跡象表明,銀行理財市場逐漸走出2022年兩輪“破凈潮”的陰影,但“破凈潮”留下的深刻影響清晰可見。面對客戶求穩的需求,最近,混合估值理財產品曝光率漸增。
專家表示,采用攤余成本法或混合估值法,能在一定程度平滑理財產品估值波動,提升其產品吸引力。隨著銀行理財市場轉暖,以及更多長線資金進入,債券市場也有望迎來更多源頭活水。
新發規?;厣?/strong>
“這是我行今年新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最近第四期已經募集完成,預計明天上午10點將推出第五期?!比涨?,在北京市西城區一廣發銀行營業網點,一位理財經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南方智投小目標04期”產品時說。
2月,春回大地,銀行理財市場也多了幾分暖意。
“經歷了去年10月至今年1月的波動,近期理財市場規模有所回升,波動造成的影響在逐漸消退?!北本┦形鞒菂^某個民生銀行網點的理財經理說。
近期,新發銀行理財產品數量和募集規模均有所增長。廣發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春節后三周新發理財產品1723只,較春節前三周增長37只;已公布募集規模達2645億元,根據51.9%的公布率預估募集規模達5092億元,較春節前三周新發理財預估募集規模(4041億元)增長26.0%。
同時,新發銀行理財產品業績基準中位數呈現波動回升勢頭。廣發證券研報指出,2022年,月度新發理財產品的初始業績基準整體波動下行,而近兩個月,部分新發產品的業績基準中位數略有抬升。截至2023年2月17日,農商行理財子公司、股份行理財子公司及城商行理財子公司新發理財產品的業績基準下限中位數分別較2022年12月末抬升48基點、18基點、5基點,達到4.28%、3.63%、4.25%。
銀行理財存量規模也重歸擴張。截至2月17日,銀行理財存量規模較2月10日增長1000億元至28.9萬億元,其中理財子公司規模增長800億元至24.7萬億元。
“在理財凈值持續修復、渠道端加強與投資者溝通、產品端增配穩健資產等多重努力下,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逐步呈現筑底趨穩態勢?!惫獯笞C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說。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現階段各類銀行理財產品能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和流動性偏好的居民需求,居民有望增加對理財產品的配置;破凈率和信用利差數據顯示,贖回潮對銀行理財的影響正有序收縮,預期企穩下,之前從銀行理財市場流出的資金也有望回歸。
混合估值成賣點
記者注意到,繼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以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之后,近期市場上又出現了一批以混合估值法為賣點的新產品,得到一些機構的重點推薦,如工銀理財、招銀理財、平安理財等多家機構紛紛推出相關產品。
多位銀行理財經理介紹,所謂混合估值理財產品,即部分資產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估值,部分資產采用市值法進行估值的理財產品?!叭绻麚漠a品收益波動大甚至虧損,可以嘗試配置一些混合估值產品?!北本┦谐枀^某股份行的理財經理介紹,混合估值產品“進可攻、退可守”,既可以通過攤余成本法估值給投資者提供一定的收益確定性,又可以在市場震蕩時通過擇時交易增強潛在收益彈性。
記者注意到,目前推出的混合估值理財產品均為固收類產品,封閉式運作,期限通常比一般理財產品長,集中在1至3年。在業績比較基準方面,較此前推出的攤余成本法理財產品更高。上述股份行理財經理提示,由于混合估值產品中的部分資產通過攤余成本法估值,因此這類產品只能是封閉式產品,可能不適合流動性偏好較高的投資者。
以工銀理財推出的首只混合估值理財產品“恒睿睿益固收增強封閉式產品”為例,該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4.15%至4.65%,產品倉位主要由三部分構成,60%至80%倉位持有固收資產并持有到期,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20%至40%資產以交易為目的,采用市值法估值,在獲取票息收入的同時博取潛在的資本利得機會;0至10%倉位配置權益及衍生品類資產。
“事實上,混合估值產品并非新生事物,當前市場環境下,此類產品成為產品營銷的新賣點?!蓖跻环褰榻B,光大理財在2021年6月發行的“陽光金18M豐利增強1期”產品介紹中就曾提到“封閉式產品攤余成本法與市價法混合估值,降低波動”。
普益標準分析人士認為,在經歷了2022年兩輪“破凈潮”后,投資者對理財產品收益“穩”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多家理財公司都推出了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有效降低市場波動對理財產品帶來的影響。此外,隨著市場逐漸平穩,混合估值理財產品能夠在降低估值波動的同時為投資者博取更高的收益,從而留住并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增配債券
隨著銀行理財規?;厣皞袌龌嘏?,銀行理財資金增配債券步伐明顯提速。
據廣發證券統計,2月第一周,銀行理財共計買入93億元債券資產,終結了2022年11月14日以來連續凈賣出的勢頭;2月10日當周,理財凈買入現券685億元。
“近期,理財繼續增持債券現券,且增持規模大幅增加,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均以增持短債為主?!眹⒆C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楊業偉說。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規模開始回升,資產配置需求相應增加。華泰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繼強分析,春節后,資金回流銀行理財,加上理財產品凈值修復、新發產品(包含“混合估值”等產品)增多、市場規模企穩回升,基金、保險節后也開始積極增配,機構配置普遍面臨“優質資產荒”問題,銀行理財結束1個多月的債券凈減持,轉為凈增持。
談及混合估值法產品對債市的影響,楊業偉表示,混合估值理財產品可能發展成為信用債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
對于銀行理財資金“偏愛”同業存單及信用債,明明表示,理財資金在資產端連續買入短期信用債和同業存單,旨在縮短整體久期,應對可能存在的債市波動,盡量保持正的絕對收益,在積累足夠的票息收益后再根據市場走勢決定下一步配置策略。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