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后A股首日開盤,東財的數字貨幣板塊指數報1175.416點,漲幅達2%?!度嗣袢請蟆方湛l了評論文章《讓數字人民幣更好助力數字經濟》。數字人民幣成為節后A股的第一個風口。
事實上,多重利好在節前就已經出現。9月8日,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2022第二屆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正式發布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預付資金管理產品——“元管家”,可在預付消費服務場景防范商戶挪用資金、保障用戶權益。同日,央行提出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標準化建設。在中秋假期期間,央行又提出要深化重點領域金融改革,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
數字人民幣從試點開始已經持續不短時間,其對中國、中國經濟、中國數字經濟的戰略意義已不需多言,數字人民幣在底層設施搭建上實際也已相當成熟,并正在繼續穩步推進,而近期的一系列舉措表明,數字人民幣在應用層面也正在加速推進,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目前數字人民幣已經在國內23個試點地區落地開花,下載量增速也堪稱驚人,但對居民生活和實體經濟的滲透實際還處于初級階段。根據比較新的一個數據,截至今年5月31日,15個省市的試點地區通過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筆數大約是2.64億筆,金額大約是830億元人民幣,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的商戶門店數量是456.7萬個。
這些數字人民幣交易,其中絕大部分應該是各地政府的消費券發放、各線上平臺的數字人民幣優惠促銷所促成,如何提高數字人民幣的應用頻次,如何引導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主動使用數字人民幣成為關鍵。
民眾對數字人民幣背后的國家利益必然是支持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快捷安全實惠才是他們主動使用數字人民幣的主要驅動力,這就需要實現和完善數字人民幣體系與傳統電子支付工具的互聯互通,讓消費者和商戶可以“一碼通掃”。如果數字人民幣體系與傳統金融體系相比,能夠進一步降低公眾和商戶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則更佳。
具體而言,進一步使數字人民幣融入實體經濟,首先需要盡量降低數字人民幣的應用門檻,使老人、學生也能簡單易用,不需要太多學習;其次,需要數字人民幣更多接入與老百姓生活高度相關的高頻需求,比如話費充值、水電費繳納、社保繳納、地鐵公交支付等;再者,創造新的建立在數字人民幣特色之上的支付場景,比如讓消費者接受可以“碰一碰”支付的硬件錢包等。
使用門檻持續降低,使用場景持續擴容,使用頻次持續增加,當這三者實現同步進展,數字人民幣必然也會同步加速融入實體經濟。
當然,數字人民幣是個大概念,也是關系中國經濟長遠之計的一步棋,目前進展已經相當迅速,亦須注意防備欲速則不達。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