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浦發銀行官網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浦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獲準開業,注冊資本50億元,成為第23家開業的銀行理財公司。
公告顯示,公司業務范圍為: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托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理財顧問和咨詢服務;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
自2018年12月26日建信理財和中銀理財獲批成立以來,目前已有29家銀行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包括25家中資銀行理財公司和4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其中23家已獲批開業。目前,民生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渤銀理財、高盛工銀理財、恒豐理財、上銀理財正在等待批準開業。
銀行理財牌照由于允許公私募兼行,可以投資非標等,相對于其他資管機構,在功能上確實有一定優勢,監管最近發放較為謹慎,審批速度明顯放緩。2018年有2家獲批,2019年有13家獲批,2020年有9家獲批,2021年僅有5家。
此外,從公開監管行為來看,2021年銀保監部門針對銀行機構開出的罰單中,大量違規事由指向銀行理財業務,處罰十分嚴厲,罰款金額高達數千萬元甚至億元。比如,7月16日公布的罰單顯示,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在同業、理財、委托貸款等業務中存在理財產品之間、理財產品與自營業務之間的不當交易,產品管理不規范,未完全執行“穿透式管理”要求,部分理財產品未準確登記、報告和披露底層資產信息,資金投向不合規等問題。
頻繁出臺的文件同樣意味著監管對銀行理財發展的規范性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去年12月17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理財公司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細化了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則,提高資金兌付能力,防范被動變現資產降低產品凈值,防范風險跨市場、跨產品傳染。
這也是“資管新規”落地之后的對銀行理財業務規范發展出臺的第九部重磅文件。前8部分別為:在2018年出臺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2019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試行)》;2020年出臺的《關于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2021年出臺了《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