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北京銀行副行長王健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數字經濟與金融科技”平行論壇上演講時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當前,各商業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和監管機構要求,主動承擔支撐經濟轉型發展的重大責任,加快創新金融服務與產品,建生態、搭場景,推行普惠金融戰略、開拓綠色金融業務、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切實為實體經濟發展鋪路搭橋。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在供需匹配、創新效率、創新能力、風險管理等方面還存在問題和挑戰。
王健以北京銀行為例,講到商業銀行應積極探索機制、模式、技術和組織等四個方面的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以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創新機制,提供金融創新制度保障
金融創新和監管合規一體兩面、不可分割。
2021年,北京銀行成立金融創新實驗室,作為進一步引領和助推全行數字化轉型的載體,打造全行創新轉型的“試驗田”和“新增長極”。同時,北京銀行積極參與北京市金融科技“監管沙箱”試點工作,深化金融科技應用,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加速組織變革,夯實服務實體經濟基礎
一方面,以客群經營和產品運營為導向整合產品、運營、風險合規、科技、數據等各方資源,橫向協同,實現創新的快速迭代,提升快速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另一方面,針對垂直細分市場,推動專業化經營,實現端到端對接產業和實體經濟。成立專門團隊和部門,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為特定實體產業鏈配置資源、創新管理機制和考核辦法,結合實體產業既有的知識和規律,將金融產品和服務嵌入產業鏈的同時,延伸非金融增值服務,持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產業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創新。
推動業務創新,構建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
金融創新需要突破固有思維束縛,打破傳統框架,持續探索新業務模式,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北京銀行始終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市民百姓”的戰略定位,積極開展業務模式創新。
在普惠金融領域,圍繞中小微企業信貸融資需求,打造普惠金融專屬APP“京管家”,根據各類普惠客戶需求差異,定制線上服務專屬方案,做到一對一渠道對接,特定客戶產品創新,體現服務的專屬性、差異性、特色性。
在綠色金融領域,積極助力“十四五”規劃綠色生態建設、踐行綠色金融服務、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發行銀行間市場全國首單“碳中和”小微金融債券,建立“綠融+”綠色金融品牌,并成立北京地區首家以“綠色”命名的支行。
在科技金融領域,構建服務中小企業全周期的產品,對新三板企業制定專屬的融資方案,推出成長貸、智權貸、三板定增貸等特色信貸產品,構建出50余種產品的“小巨人”產品體系,有效支持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深化技術創新,拓展服務實體經濟邊界
北京銀行通過開放銀行平臺建設,著力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園區、數字政務、數字文創等五個領域構建場景生態,輸出容器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能力,真正實現了“客戶的需求在哪里,開放銀行的加法做到哪里”。
會上,王健還強調,在探索上述機制、組織、模式和技術創新的同時,需要堅持創新和風險防范“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強化合規經營的底線思維,加強內控合規管理力度,樹立合規創造價值、合規人人有責的理念。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