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10月20日在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作書面致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出席并演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理了他們演講的10大要點:
1.房地產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
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堅持底線思維,實現防風險和穩發展的動態平衡。要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處置好少數大型企業違約風險。目前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個別問題,但風險總體可控,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整體態勢不會改變。(劉鶴)
2.通過創新性金融制度安排,支持煤的清潔高效利用與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通過創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低碳產業,支持煤的清潔高效利用與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劉鶴)
3.更加重視金融科技
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彌合“數字鴻溝”、提升普惠金融能力方面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加強科技監管能力建設,提升金融監管的預見性、精準性和有效性。(劉鶴)
4.總量政策是合理的,流動性是充足的
在總量上,我們因勢利導,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長率是基本上匹配的,總量政策是合理的,流動性是充足的。在結構上,我們遵循市場規律,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堅持公平競爭、一視同仁,支持好中小微企業和綠色低碳發展。目前,普惠小微貸款支持的市場主體已經超過4000萬戶。(易綱)
5.金融的作為和功能主要是更好配置金融資源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金融的作為和功能主要是更好配置金融資源,同時不斷為市場主體提供管理風險等金融服務。金融配置資源主要是通過定價,讓貸款、債券、股票發行、保險等金融資源,不斷地流向有競爭力的企業,使得包括小微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能夠得到融資,實現健康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金融市場將進一步發現價格、調整價格。近年來,通過價格的不斷調整,市場主體的融資成本有所降低,有利于持續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這個永恒的難題,金融普惠性也得到提升。(易綱)
6. 我國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仍須提高
今年河南特大暴雨洪災中,保險業承擔損失比例達到11%,較2020年應對長江流域洪水災害時的7.8%有明顯提升,但相比發達國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我國保費規模已是世界第二,但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仍須提高,險種的針對性和多樣性不夠。(郭樹清)
7.發展基礎設施,要努力實現融財務可持續
發展基礎設施,要努力實現融財務可持續。不能貪大求洋,脫離實際需求搞建設。更要統籌考慮建成以后的運營維護費用,而且要切實提夠正常的折舊費用。必須綜合考慮運營和維護需要的人工、材料等中間投入成本,以及若干年后報廢的重置成本。要特別注意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建成后長期“曬太陽”問題,更要防止其最后因無人使用而徹底廢棄。(郭樹清)
8.必須深刻認識資本的“雙重性”,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
資本是帶動各類生產要素集聚協同的重要紐帶,一方面,資本的正常有序流動對于科技進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逐利的本性也容易導致資本陷入無序擴張,甚至形成壟斷和“贏家通吃”,最終侵害消費者和中小微企業的利益。
資本和資本市場在概念、內涵、性質等方面有著本質區別,相對而言,資本市場比一般的資本活動更加規范透明有序,當然從客觀上看,資本市場也可能成為資本擴張的放大器。因此,在注冊制改革過程中,必須更加注重對資本的規范引導、趨利避害,加強對特定敏感領域融資并購活動的從嚴監管,減少風險外溢。(易會滿)
9.堅決從源頭上遏制過度發債融資
一方面,建立完善跨市場信息共享制度,聚焦控制發行人綜合負債水平,健全有效的債券融資約束機制,防止“高杠桿”過度融資。另一方面,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完善債券承銷、評級等業務執業規范,督促端正發展理念,提升執業質量。(易會滿)
10. 穩妥處置債券市場違約風險
區分增量與存量,區分一般公司債與城投債,區分短期流動性困難與持續經營能力喪失,分類采取措施、精準拆彈,突出重點、抓早抓實,切實維護債券市場平穩運行。同時,通過提升違約債券轉讓效率、優化上市公司債轉股實施渠道、完善債券違約司法救濟渠道等方式,進一步健全市場化法治化違約處置機制。(易會滿)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