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第十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發表演講,內容涉及數據治理、數據安全、數據應用、跨境數據流動等方面。
數據壟斷方面。范一飛強調,支付領域反壟斷有待深入。近年來,大型平臺企業在提升支付服務便利性、普惠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展態勢總體向好,但也暴露出公共性與盈利性難以平衡、新型數據壟斷、無序擴張趨勢明顯等問題。部分支付機構使用低價傾銷、交叉補貼等不公平競爭方式搶占市場份額,壟斷用戶、流量和數據,限制其他機構競爭。部分平臺企業追求規模效應,持有多個金融業務牌照并開展綜合性金融服務,極易造成風險交叉傳染。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自身創新,還會擾亂市場秩序、壓制產業創新,進而削弱我國電子支付整體領先優勢。
范一飛還表示,堅決反對平臺企業搞壟斷,無序擴張,監管套利,不正當競爭,濫采濫用數據,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違法違規行為,也納入反對的序列中。
數據透明方面。范一飛表示,支付數據透傳和算法監管任重道遠。一方面,有的平臺企業實施封閉策略,開展本代本業務,形成信息、資金閉環,透明度差,向清算機構上報交易信息不完整、不規范,未滿足電子支付指令完整性、一致性、可追蹤性等要求。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業積極利用算法深度挖掘分析數據,驅動企業科技產品和業務創新,便利群眾生產生活。與此同時,算法也成為部分企業實施不公平競爭或歧視行為、侵犯個人隱私的隱形“武器”。目前,支付領域算法應用日益深化,支付業務數據被廣泛用于獲客營銷、信貸評分等場景,但由于算法監管方式方法尚不明確,監管部門難以充分識別其中的風險。
在數據治理及信息保護方面。范一飛表示,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加強數據治理和信息保護。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數據風險與安全問題也愈發突出。全球經貿交易、技術交流、資源分享等跨國合作日益頻繁,數據跨境流動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數據保護與治理不僅關乎數據的開發利用與安全問題,而且與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等休戚相關。產業各方要學好用好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杜絕非法跨境數據流動;要落實“知情同意”“最小必要”原則,保障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合法合規;要落實“信息使用或提供須依法”原則,保障信息使用與對外提供合法合規;要落實“信息安全”原則,通過業務隔離、分級授權、崗位制衡等制度安排,筑牢信息安全“防火墻”,保障支付數據安全和風險可控。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