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行貸款,能了解地里玉米生長情況,還能收到長勢異常提醒,這一年有了好收成,輕松還上貸款,太方便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依安縣富饒鄉黎明村的一位普通玉米種植戶怎么也沒想到,有一天他可以用上衛星遙感技術監測農田長勢。
近年來,衛星產業已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工商銀行運用衛星遙感、圖像識別等技術,動態跟蹤農作物、林木等活物生長情況,完善信用評價模型和風險監控機制,賦能農業產業現代化。
近期,工行依托行內圖像識別平臺建設衛星遙感影像分析系統,并在黑龍江、內蒙古等分行率先投入試點,借助衛星遙感技術進行土地確權驗證、作物種類識別、長勢監控等功能,獲取玉米、甜菜等作物的經營信息,精確監測農作物的長勢情況,并與歷史同期長勢進行比較預估價值和預報風險。目前試點場景已覆蓋種植面積6457畝,涉及貸款額超過300萬元,預計后續將推廣至16.5萬畝,貸款總額超3000萬元。
長期以來,在農業信貸工作中,一直存在著農業資產信息獲取難、查勘人力成本高、貸款額度和還款周期預估不準確等問題,農村地廣人稀,人力成本巨大,平均一筆貸款的勘察成本,可能就達幾百上千元。同時,由于缺少合理的農作物產量和價值的預估,銀行一方面較難精準預估貸前的貸款額度和還款周期,另一方面也缺少貸后監控還貸風險的管理手段。
工行衛星遙感影像分析系統的推出,是銀行農村信貸在技術領域的一次突破,通過技術手段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借助工行衛星遙感影像分析系統,農戶只需圈出自己的農業種地,銀行便可以輕松獲取農戶種植主糧作物的經營信息,精確監測農作物的長勢情況,并對農作物的產量及價值進行預估,提供農作物長勢預警信息,降低貸款逾期風險,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加速器。
除了在農業領域作用顯著,工行衛星遙感影像分析系統還具備了工業建設遙感分析能力,依托深度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地物分類、建筑物提取、路網提取等核心能力,可在銀行工業信貸和投資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整體服務能力達到業界領先水平。
據工行有關人士介紹,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工行將繼續致力于通過科技手段,不斷完善農村金融信貸環境建設。通過衛星遙感技術與金融的持續融合,不斷降低農業征信和融資的門檻,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把服務群眾落到實處,讓更多農民享受到工行金融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普惠價值。
責任編輯:王煊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