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背景之下,合作,對于全球經濟而言顯得尤為重要,而“綠色合作”更大有可為。
在陸家嘴論壇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在發言時表示,全球經濟合作是“大勢所趨”,全球在綠色金融合作方面“大有可為”,上海和巴黎進一步合作能夠“大顯身手”。巴黎是今年陸家嘴論壇的合作伙伴城市。
中國清潔能源轉型條件齊備
對于中國而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任務雖然艱巨,但也有著很好的基礎。隨著成本問題的解決,中國在氣候變化領域做出更大貢獻的條件已經成熟。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在論壇期間表示,過去的十年,我國清潔能源占比在迅速提高,清潔能源的裝機比從27%達到了43%,清潔能源的發電量從17%提高到了32%。同時,煤炭的消費占比持續下降。我國煤炭的消費占比從70%下降到56.8%,煤電的發電量從十年前的74%降到61%,煤電的裝機占比去年歷史性地實現了50%以下;2020年底,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的裝機量分別是2.8億和2.5億千瓦,分別占全球的34%和31%。在這十年,近1/3的新能源發電都在中國。
舒印彪還提及,新能源取得的一系列發展成效得益于科技創新,成本的下降將推動清潔能源加速普及。我國用于新能源發電建設的投資超過8000億美元,同樣也占世界新能源投資的30%。陸上風電、光伏發電成本在過去十年降低了40%,光伏降低了80%,光伏發電實現“平價上網”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我國的電氣化水平也在持續提升,電力在終端能源的消費比重在過去十年從19%提高到了27%。
德銀此前預計,至2030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將實現一系列發展——至2030年,太陽能發電量或將增長十倍以上,而風力發電量也將實現三至四倍的增長,中國超過四分之一的電力供給將由太陽能和風能提供。此外,新能源汽車有望快速增長。中國政府的目標是新能源汽車在新增車輛中占比于2025年達到25%,并在2030年達到40%。這意味著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的平均年增長率將達到25%。
綠色合作將成新契機
在綠色轉型方面,歐洲走得比較早,也有值得中國借鑒的經驗。與會的各方人士預計,綠色經濟有望成為中歐合作的契機。
屠光紹說:“盡管近年來我們遭遇或者面對著保護主義、極端主義等方面的阻礙,全球貿易投資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是我認為全球經濟合作,特別是投資合作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是大勢所趨,從總的方向上來講一定還會繼續前進。因為這符合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共同利益?!?/p>
法國經濟、財政與復興部部長Bruno Le MAIRE在論壇期間提及,法國建立了一套創新性的監管框架,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具體措施包括可持續發展報告,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以及推出政府標簽。法國率先在所有政府開支項目中實行綠色預算,是為數不多實施氣候壓力測試的國家之一。他表示,中國和歐洲在綠色金融領域推動統一分類體系,這將成為在國際層面提高雙方系統一致性、互動操作性的關鍵工具。
除了綠色領域,中歐合作也有望在其他領域全面推進。
交通銀行董事長任德奇在論壇上說,中法深化合作空間很大。在疫情影響下,合作仍是大勢所趨。盡管去年疫情阻礙了中法兩國人員的交往,但是從最新相關統計數據來看,雙方經貿往來實際數據非常亮眼。在此背景下,中法合作領域和模式可能會有新的變化,但目前正是構建雙方合作新格局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任德奇認為,雙方未來合作空間領域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在航空合作方面。在這個領域,金融需求非常巨大。目前航空業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一個領域,市場需求、貨物量等方面都急劇下降。金融業要創新相應金融服務,發揮銀團、飛機融資租賃等債務綜合性的融資工具方案,幫助航空業產業鏈相關企業有效應對危機的沖擊;其次是養老服務領域方面。法國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占比超過90%,對上海具有重要參考意義,這個領域合作空間非常巨大。中方在保險的運營和使用中有經驗,愿意在這個領域和法方同業機構深化合作;另外,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也有合作機遇。在這個領域,金融業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比如疫情之后的無接觸服務等內容。
責任編輯:Rachel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