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數字金融時代,商業銀行應用程序接口(API)的安全邊界,正逐漸由獨立的局域網絡擴展到開放的互聯網,諸如移動支付、跨界授信等數字金融服務,日益滲入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電話推銷、網絡詐騙等傳統手段,或將演變為身份盜竊、輿論攻擊等手段,乃至危及到人身安全。在可預見的未來,金融服務安全的主戰場,是提供金融服務的每一家企業、是接入互聯網的每一臺設備、是社會上的每一人。
近年來,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屢見不鮮。比如,在此前一起車輛信息泄露事件中,大量車主的姓名、電話、車輛品牌等信息赫然在列。這份數據表格按條分檔售賣,從7分到9毛不等,且量大從優。不難想象,如此詳盡的信息若被非法利用,用戶可能會被定向推送、精準營銷、大數據殺熟……甚至被詐騙。
依照常見的車貸流程,APP、車商、車貸公司、商業銀行作為信息提交、轉送、審核、放貸等環節,相互之間都使用了API實現的數據交互。
車貸流程簡圖
注:上圖只是描述車貸流程的一種可能的連接形式,還有如APP與車貸公司或銀行直連,車商為第三方接入的情況等。此圖僅為方便理解簡化繪制。
我們根據案例,分析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方式,如用戶端泄露、相關人員泄露、API設計缺陷以及服務器被攻擊等情況,具體如下:
1. 用戶端泄露:用戶提交非必要信息或APP權限使用過度等
2. 相關人員泄露:由各個環節的相關經手人泄露或被轉賣
3. API設計缺陷:數據沒有加密傳輸或權限控制不完善等情況
4. 服務器被攻擊:服務器防護不到位或數據未安全存儲等情況
不止于此,近年來多起信息泄露安全事件都與API相關或間接相關,API管理疏漏、API設計缺陷、API防護缺位等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
2020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布《商業銀行應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規范》(JR/T 0185—2020)(以下簡稱《規范》)和《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范》(JR/T 0171—2020)。
《規范》針對使用商業銀行應用程序接口的各類金融服務,對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和金融API安全在技術和管理兩方面,從API的設計、部署、集成、運維、服務終止與下線到管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對商業銀行和應用方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安全使用數字金融服務打造了堅實的金融后盾。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3月,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已完成“商業銀行應用程序接口檢測”項目的試點。
安全之重,勢如泰山,在保護金融服務安全的道路上我們從未停歇。CFCA立足于金融行業,提供商業銀行應用程序接口(API)檢測服務,共同守護你我金融生活的生命線。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