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正熱。
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下簡稱“30·60”)目標既為對國際承諾,也是實現低碳發展的國家戰略。為滿足傳統行業轉型或新能源等其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資金需求,5月10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推出國內首批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簡稱SLB),平均認購倍數2.09倍,43家獲配機構,票面利率普遍低于發行人同期二級市場利率水平。
中國華能、大唐國際、長江電力、國電電力、陜煤集團、柳鋼集團與紅獅集團為首批發行商,后續將有其他企業持續發行。首批項目均為2年及以上中長期債券,發行金額73億元。主承銷商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10家,第三方機構為聯合赤道、中誠信綠金、中債資信、綠融投資等4家。
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是指將債券條款與發行人可持續發展目標掛鉤的債務融資工具,通過債券結構設計激勵發行人制定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滿足各類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的融資需求。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框架下,交易商協會初期重點聚焦于高碳行業的減排需求,首批發行的7單項目全部具備顯著的碳減排或污染物減排效應。
在目前國內高碳行業依舊占比較大的情況下,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推出有助于支持高碳行業轉型發展。
從發行端來看,因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對募集資金用途無特定要求,能夠讓前期無法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參與到可持續債券市場中。同時,通過結構設計,體現發行人對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態度,展示企業良好形象。從投資端來看,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要求的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便于投資人全面理解和評估。同時,能夠較大程度督促發行人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目標,吸引多元化的投資人。
中誠信綠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高衛濤表示:“相較于綠色債券,可持續掛鉤債券更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適應性,可以更大范圍、更大規模滿足經濟能源結構轉型,提升發行人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碳密集、高環境影響行業如鋼鐵、水泥、火電等提供轉型升級資金需求?!?/p>
帶著四個基本特征,通過市場化約束機制,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可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順利實現。
一是掛鉤目標與企業轉型或未來發展具有較強關聯性,且與“一切照?!钡倪\營情景相比有明顯改進;
第二,債券條款需與關鍵績效實現情況掛鉤,對發行人形成約束;聘請第三方機構評估/驗證,明確約定各方權責義務,實現指標測算結果準確客觀;同時強化信息披露要求,實現碳減排等環境效益信息及時準確披露。
根據大唐國際產能預計,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達成后,按照2020年度京津冀區域總供電量計算,預計2022年度京津冀地區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50.87萬噸,項目碳減排效果較為明顯。
作為第三方評估機構,聯合赤道綠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劉景允表示:“要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傳統產業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和技術改造升級至關重要,迫切需要大量的金融資金支持才能實現,交易商協會推出首批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滿足了高碳行業展現可持續發展理念和低碳轉型融資需求,兼具針對性和靈活度,是綠色債券市場的有益補充,為全球轉型金融發展探索提供了實踐樣板?!?/p>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