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銀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及2021年展望》。報告以8家商業銀行為樣本,對標6家境外系統重要性銀行,系統分析了中國上市銀行的盈利能力、資產狀況、負債情況和資本實力,揭示了它們在2020年取得的成績和未來提升的方向。與此同時,報告深入分析了多個行業熱點話題,從銀行業“十四五”開局年的新一輪戰略部署、如何深化金融機構的價值挖掘和高質量發展,到綠色金融、理財轉型、金融科技監管、數據賦能、資本補充和低碳轉型等。
根據報告,8家商業銀行分別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6家境外銀行分別為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花旗銀行、匯豐銀行、三菱日聯。
報告顯示,2020年,境內8家商業銀行風險加權資產收益率(RORWA)平均值和風險調整資本回報率(RAROC)分別為1.43%和8.98%,較上一年度平均值分別減少了9個基點和82個基點。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銀行(600036.SH)的表現領先國內同業,2020年度RORWA和RAROC分別為1.97%和11.93%。上述兩大均值的下降意味著,境內商業銀行在后疫情時代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實體經濟,加大了貸款的投放力度,尤其增加了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投放,貸款余額上升較快,風險暴露金額、風險加權資產總體隨之上升。
對于上述兩大分析指標的參考功能,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研究中心主管合伙人沈小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風險加權資產收益率指計算期利潤額與計算期末風險加權資產余額的比例,比值越高代表銀行在平衡風險和利潤方面表現越好;而風險調整資本回報率則是作為衡量風險收益的主要指標,對于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和績效評估有著關鍵的參考價值,更能反映出現代商業銀行管理的發展趨勢?!?/p>
另外,通過對2020年上市銀行的業務觀察,報告也總結出一些國內銀行業務的新增長點,包括“雙循環”新格局驅動消費升級、消費信貸業務、普惠金融業務延伸等。其中,最令市場注目的銀行加速科技賦能,探索金融服務新模式。
報告指出,2020年銀行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為2,078億元,同比增長20%。根據2020年境內上市銀行年報披露的數據,各銀行的金融科技投入普遍保持在營業收入的3%或以上,金融科技人員的數量和占比也在增長,其中郵儲銀行總行金融科技人才隊伍相較2019年翻了一番,而其他各家銀行均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捷性明顯增強。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管理咨詢合伙人欒宇說:“在數據基礎并不完善的情況下,如何針對如創新和金融科技等非傳統財務管理領域構建初始的‘標準’,并應用于管理和持續優化,這是今天我們在領先銀行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看到的熱點實踐?,F今的銀行財務管理需要以內部管控實現風險合規,以服務實現高效運營,以支持實現推動業務發展。真正的業財融合將有利于推動銀行業務與盈利的可持續增長?!?/p>
“金融科技對于商業銀行的核心價值是應用先進的技術來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可以歸類為對三大領域的提升:智能服務、智能運營及智能風控。隨著各家銀行大力推進金融科技戰略實施,持續加大產品創新支撐和信息科技投入力度,金融科技賦能銀行經營管理提升的作用逐漸體現,為銀行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钡虑谥袊鹑诜諛I審計及鑒證合伙人曾浩補充道。
責任編輯:Rachel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